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女配想开了(快穿)第144节(1 / 2)





  “她是我朋友,你别动她!”庄和睿沉声说道。

  他和小王爷是认得的,自然也清楚小王爷的德行。因见于寒舟着了男装,以为她被小王爷缠上了,就要为她解围。

  于寒舟便知是误会了,不等小王爷开口,就说道:“我受伤时幸得小王爷关照,在他府上养过几日的伤,今日见面,本是答谢小王爷来着,庄公子不要误会。”

  小王爷“嗤”了一声,扬着下巴道:“他误会又怎样?”

  他行事全凭心意,出了事有他爹给顶着,庄和睿能把他怎么样?

  庄和睿却不是容易被激怒的性子,他看向于寒舟,见于寒舟面上并无慌乱无措的神色,便知她所言属实。

  “是我误会了。”他冲小王爷抱了抱拳。

  小王爷“嗤”了一声,两眼看天,不理他。走到于寒舟身边,货真价实地搂了搂她,说道:“我在京中待到开春,你若有事便来府上找我。”

  说着,还解下腰间玉佩抛给她,这才带着下人,昂首阔步地走了。

  庄和睿等他走远,也颇为奇异地道:“你怎么同他认得了?”

  “意外。”于寒舟笑道,把玉佩收进荷包里。

  庄和睿不知不觉抿起了唇。他还想叫她找自己求助,没想到人家的靠山多得很。

  紧接着他想道,她不做千金小姐,非要做镖师,还认得了安郡王府的人……莫非是安郡王府有什么?她在里应外合?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如果她果真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怎么会经由他的手出府?

  “你受了伤?”他想起她刚才的话,问了一句。

  于寒舟道:“干这一行,免不了受点伤。”

  正说着话,忽然察觉到异样的视线,她偏头一瞧,在庄和睿身后不远处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江如雪。

  她看着她,瞪大眼睛,满是惊愕。

  “你未婚妻在你身后。”于寒舟看了一眼,便收回了视线,犹如无意中扫过陌生人一般,对庄和睿道:“无事我便走了。”

  说完,果真抬脚走了。

  庄和睿没叫住她,转身看向身后,看到江如雪在不远处,便走了过去:“雪儿。”

  江如雪被他唤得亲昵,想到他们如今是订了亲的人,便有些脸红。随即,她扭头朝于寒舟离去的方向看去:“方才同你说话的人,好似我大姐姐。”

  “她是男子。”庄和睿不露声色地道。

  江如雪直到于寒舟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才收回视线,垂下头,有些怅然:“我知道。只是,太像了,他们长得太像了。”

  庄和睿心说,哪里是像,根本就是一个人。

  但是江如雪根本没怀疑她的身份,让庄和睿心中有些莫名的情绪。江家几房的孩子,关系不错,于寒舟跟江如雪的年纪又相仿,应当是一起长大的,但她却一点也没认出来。

  江如雪低头喃喃几声,便抬起头,看向他道:“你,最近可好?”

  她眸光盈盈,不知是掩饰得好,还是怎么样,此刻脸色的怅然一点也看不见了。庄和睿被她这样看着,本该觉得情意绵绵,但不知怎么,他心头毫无波动。

  他甚至想,如果是他一起长大的兄长去世了,半年后他在街头看到相貌极其相似的女子,他会不会这样淡定?

  不会,他恐怕会追上去看人家。

  江如雪却这样淡定,让他下意识地冒出一个念头,这个女子好生薄情。

  他有些茫然了。她明明是那么善良的一个人,怎么会是薄情人呢?

  第155章 救命恩人12

  庄和睿同江如雪订亲了。这意味着, 原剧情在如常推进。

  再推进一年,江家就要被抄家流放了。于寒舟原本只是为了搪塞小王爷,打算往西北走一趟, 现在却是真的要走一趟了。

  这一路流放三千多里, 除了押解的差役不友好,一路奔波更是不大友好。她跑上一趟,对环境、路况提前了解一番,来日照顾家人便有些底气。

  “回老家祭祖?”伍师兄听了于寒舟的话, 没多想便应下来:“行,去吧。”

  于寒舟得了伍师兄的点头,就开始收拾行李。也没多少好收拾的, 就是剩下的一身棉衣棉鞋, 另又买了些吃食,带了些散碎银钱在身上。

  背上行李, 牵了小毛驴,于寒舟就出发了。

  天气一日比一日寒冷,刮在脸上的风越来越烈, 于寒舟走了不到半个月, 就添置了一只棉帽,把头脸裹得严严实实,才继续赶路。

  西北的气候渐渐严酷起来, 地面冻得很硬, 风沙遮面,于寒舟坐在小毛驴上,浑身都是僵冷的, 于是她便买了只暖手的汤婆子,揣在怀里赶路。

  一路上频频遇到赶路的, 似她这样骑着小毛驴赶路的不多,大多数都是靠双脚行走,于寒舟听他们抱怨:“出门前媳妇才给我做的新鞋子,这就磨破一半了。”

  路不好走,便特别费鞋。

  目的地是庐城,一座边塞城市,江家众人被流放到此,便做起了苦役。洗马,喂马,劈柴,做饭,洗衣,等等。

  住的地方很差,房间破旧而透风,身体健壮的人在此住上一段时间也受不住。江大老爷更是在此冻坏了腿,成了瘸子。平反后,因他身体有瑕,不能再入朝为官,郁郁在家。与此对比的,是二房老爷,也就是江如雪的父亲,官复原职后,很快又升了官,成为江家顶梁柱。

  至于老太太,因为三个儿子都是孝顺的,倒是撑过来了,只是身体越发不济,回京后便放松大权,由江二夫人掌管整个江府。

  这一趟因为冤屈而导致的流放,江家大房垮了,二房成了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