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女配想开了(快穿)第296节(1 / 2)





  她坐在马车里等候,顺手掀开车帘,往街上看去。她对这条街上还不是很熟,便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叫什么名字,卖什么东西,哪家客人比较多。

  蓦地,一辆低调奢华的马车迎面而来。拉车的马儿体格高大,皮毛油亮,一看便十分神骏。再看那马车,虽然外面不见多么华丽,但是车厢宽大坚固,行驶起来十分沉稳。

  那辆马车很快驶近了,从于寒舟的马车旁边擦过。原也没什么,只是不知哪来的一阵风,掀起了那辆马车的车帘一角,露出来一张精致俊美的男人侧脸。

  男人闭着眼睛,正在假寐,侧脸线条有些冷硬,只一眼看去,便知这人不是好相与的。于寒舟不意还能窥见一抹美色,尚未来得及浮现什么心思,那人忽的睁开眼睛,锐利的目光往她看过来,眸光如刀,割得于寒舟的肌肤都微微发痛。

  好在马车一擦而过,那人的目光很快被阻挡了,于寒舟得以松一口气。放下车帘,摸了摸自己被锐利目光割痛的脸。

  “好看又怎样?这样凶。”她心中暗道。

  说起来,这又是一桩烦心事了。或者说,这是她唯一的一桩烦心事——嫁人。

  她从叔父身边回来,便是因着年岁到了,该嫁人了。没见出去做客,人家都叫她王家姐姐么?似她这样一十六岁还没嫁人的,不多见的。

  于寒舟想跟在叔父身边,做个不嫁人的女子,但这事不必她提,叔父自己都不肯应的。叔父虽然带她游历,却是打心底觉着女子长大就该嫁人生子,那些游历,那些美名,只不过是让她嫁人后过得更好些。

  而且,王家这一辈只她一个女孩儿,家里是一定要给她说一门好亲事的。于寒舟愁的就是这个,哪有什么好亲事?

  她乃阁老孙女,所嫁的人家,必定也不是平民小户。既如此,哪个男人身边不是小妾通房一堆?极少有守着一个过日子的。

  别的不说,跟一群女人共同侍奉一个男人,这让于寒舟很不喜欢。她的黄瓜,只能她自己一个人用。

  “小姐怎么在叹气?可是奴婢回来晚了?”小丫鬟拎着一包点心上车。

  “没有。”于寒舟说道,对她招招手,“快坐下吧。”

  待人坐稳了,马车便又驶动了,径直朝着王家府邸行去。

  于寒舟回到家,母亲见了她,还问道:“回来得有些早?”

  “碰见一个不会说话的,便跟程家妹妹告了辞。”于寒舟把宴上的事说了出来。

  母亲听了,眉头皱起来:“竟这样不懂事?回来也好。程小姐倒是懂事的,叫你回来了。”

  “程家妹妹是个好姑娘。”于寒舟说道。

  母女两个又说了会儿话,便打发于寒舟回房了,她约了客人,一会儿要说女儿的亲事。

  于寒舟的亲事,她自己是做不得主的。

  她知道这个,也就不怎么管了。以祖父的威望和睿智,以父母的端正和清明,还有哥哥们照看着,总归她是嫁不了坏人的。

  于寒舟很快就想开了。既然不嫁人是不可能的,那么嫁人就是了。家里总不至于给她找一个成亲前就有小妾通房的,所以她嫁过去后,尽量管着就是了。实在管不着,那就算了,是她没福气,不能碰着一个克制得住自己的男人。

  于寒舟想得很远。她甚至想道,如果丈夫有了别的女人,她是绝不肯再碰他的,也不会生他的孩子。她乃王家女儿,自然不能传出一个不能生的名声,所以一定是丈夫不能生。既然他不能生,随他浪去,只等两人年岁大了,从族中过继一个孩子就是。

  她只要风风光光做她的贵妇人,倘若府里把中馈交给她打理,她就接过来。倘若不给她,她就忙自个儿的,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她这样的家世和出身,嫁的人家也富贵,身体健健康康的,日子怎么会过不好?

  想开这一层,于寒舟就彻底不多想了。她很快想起宴会上来自少女的挑衅,以及徐佳慧的看似宽和善良。

  原剧情中,徐佳慧的人设一直是有恩报恩,有怨报怨的真性情。她没有主动害过人,都是别人欺到她头上,她才反击回去。

  但于寒舟想着今日在宴会上的情景,到底是决定小人之心,做点安排,以防万一。

  倘若徐佳慧始终如原剧情中表现出的人设一样,她自然不会做什么。但如果徐佳慧非要踩她,就别怪她不留情面了。

  “去请二公子过来。”于寒舟吩咐小丫鬟。

  不多时,王二哥来了:“真真叫我什么事?”

  “想问问二哥,知不知道怎样做旧书籍?”于寒舟问道。

  王二哥惊讶道:“你问这个干什么?”他狐疑地看着她,“你该不会要做旧书籍去卖?真真,你不是弄虚作假的人啊?”

  “我自然不会做那样的事。”于寒舟说道,“我是想自己弄一本书,做旧一点显得好看。我不做坏事,二哥还不放心我么?”

  王二哥很快就打消了疑虑,主要是于寒舟之前甚至不肯帮着猜谜,古板极了,他觉得妹子不会做弄虚作假的事。

  “我帮你打听打听。”他道。

  于寒舟便叮嘱他:“二哥,你别说是我。”

  “知道了,你二哥是傻子么,还要你叮嘱?”王二哥在她脑门上敲了一记,就大步走了。

  第303章 才女4

  于寒舟研了墨, 铺开纸张,开始默起了唐诗宋词三百首。

  她并不打算都写下来,只捡着传颂最广的一些, 写在了上面。

  比如“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比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但是她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写在里面了, 整首诗都写进去了。

  其中两句, 恰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徐佳慧只在某个场合中“随口”作出了这两句, 并没有全篇。于寒舟觉得, 她可能是自己也没背下来, 也可能是想表现出“无意中做出绝佳诗句”的格调。

  不管怎样,倘若有人看到了她这本诗集, 徐佳慧便要面临百口莫辩的境地了。

  于寒舟写下了几十首, 然后在封皮上写下“唐诗宋词三百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