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节(1 / 2)





  小姑娘眼里蕴着水雾,“真的吗?”

  简宁温和笑着点头,“自然。”

  小姑娘又转头看祖母。

  简宁为何要离开简家一事,根本没有瞒齐韵和齐夫人。

  若换旁人,或许只会觉得她太过离经叛道,可齐夫人出身将门,最是欣赏她这一份果决,见孙女这一个月下来比以往更能表达自己的需求,自然不会反对。

  得了简宁和外祖母的同意,齐韵眼眶虽还红着,心情却是松快了许多,又同简宁拉着说了许久的话,才祖母牵着一步三回头的上了马车。

  目送着浩浩荡荡的车队走远,简宁才转头对着一直安静等在一旁的孟夏笑了笑,道,“走吧。”

  二人并没有直接去秋山镇,而是在梁州城里逛了一圈,买了些东西,并不贵重,都是些糖果点心小礼物。

  秋山镇离梁州城并不远,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镇子三面环山,一面为水。从梁州城过去需要渡虞江,渡江费用五文钱一趟。

  船是乌篷船,一辆能容二、三人,船夫每日卯时作,酉时歇。

  二人到渡口时,渡口停了一排乌篷船,江边没什么游人。

  简宁带着孟夏上了其中一只船,船夫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皮肤黝黑,浓眉大眼,长得憨厚老实。怕两个小姑娘觉得船舱里头不够干净,还特意进去收拾了一番,才让二人上了船。

  两个姑娘家出门在外,孟夏总是有些担心,浑身戒备,将简宁衣服拉得紧紧。

  可再看姑娘,却似对此地、甚至对船夫都非常熟悉。

  她安抚似地拍了拍她地手,然后同船夫聊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打听出船夫姓常。

  孟夏呆呆看着自家素来谨慎地姑娘,却见她一点儿没有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时该有的警觉,反而像是回到了家,眼中都是她在简家时都未曾见过的安心和温暖。

  孟夏愣了一愣,隐约记得上一次见姑娘这样,还是七岁那年,老爷牵着她的手,说要带她回家时。

  然而回了那个家之后,姑娘眼底便再没见了当初那份温暖。

  这样的姑娘,让孟夏那颗惶惶不安的心也逐渐安定下来。

  秋山镇人口并不多,左邻右舍之间都很和气,简宁前世在秋山镇养病三年,这儿对她来说,等同于另一个家。

  她喜欢秋山镇的气氛,这才想要来这儿定居,同常叔聊了许多之后,便开始打听房子的事。

  常叔听两个小姑娘要租房子,先是有些惊讶,然后又觉自己这样似乎很失礼,憨憨笑了笑,还像是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家倒有一套小院子空着,位置不算太闹,却也不偏。领居人都很和善,两位要是不嫌弃,待会我就让我婆娘带两位去看看?要是不满意,可以让我家婆娘再给姑娘打听打听。”

  简宁前世租的便是常叔家的那套院子,深知常叔一家皆为人忠厚,自是不会嫌弃,当即笑着朝常叔施了一礼,道,“那便麻烦常叔了。”

  常叔没想小姑娘这么多礼,忙地红着脸又朝简宁回了一礼,道,“姑娘太客气了。”

  未多久,小船便靠岸停了下来,常叔带着两个姑娘下了船。

  孟夏看到小镇的第一眼,便就喜欢上了,也总算明白了姑娘为何要在此处定居。

  秋山镇临江而建,分流众多,镇内随处可见河道拱桥,乌篷小船。

  街边店铺、茶肆林立,各色招子随风摇摆,街道俱是以青石板铺就,干净整洁。街上来来往往人群不少,男、女、老、少皆有,孩童们撒开脚丫儿在街上跑来跑去,少女们三五成群嬉笑打闹,老人坐在街边喝茶下棋,女人们聚在一起闲话家常,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意。

  人多,热闹,却不喧闹,俨然如一处悠闲自在的世外桃源。

  一路碰到不少熟人,见两个小姑娘跟在常叔后头,会热情同她们打招呼,却不会多嘴多舌问太多让人尴尬。

  常叔带着二人穿过大街小巷,最后在一处灰瓦白墙的屋前停了下来,朝着里头唤了声,“婆娘!”

  不一会儿,便听到一道中气十足的女声,“虎子,去开一下门!”

  紧接着又是蹦蹦跳跳的声音由远及近,声音停下来后,门便被开了一条缝,一个浓眉大眼虎头虎脑的孩子探出头来,看到常叔身后的两个漂亮姐姐时,忍不住“咦~”了一声,而后望向常叔乖巧喊了声,“阿爹~”

  两只乌溜溜的眼睛看着简宁和孟夏,似很好奇。

  常叔拍了拍小孩儿的头,笑着对简宁道,“这是我家小子,两位叫他虎子就可以了。”

  说着,又瞪了虎子一眼,“叫姐姐。”

  虎子一笑,露出缺了两颗的门牙,“两位漂亮姐姐好!”

  嘴巴倒是甜得很。

  前世虎子但凡去哪儿捉了鱼虾,摘了野果,总会抱过来分一些给简宁。

  简宁也喜欢这孩子,早来时便给虎子备好了礼物,是梁州城和馨斋的松子糖,他最爱的。

  虎子得了松子糖高高兴兴道了谢,又蹦蹦跳跳进了门。

  刚进屋,便有一妇人迎了出来,妇人长得微胖,也是浓眉大眼,看到常叔身后的两个小姑娘难免讶异。

  常叔忙解释道,“这两个小姑娘是从京里来的,要在这儿逗留一段时日,老幺家那房子不是空着吗?就想让你带俩小姑娘去看看。”

  常叔家的另一套院子在秋山镇的桂花巷,这条巷子不算太窄,能容五个人并列通过。小路两边都是一水儿的粉墙黛瓦,看着干净整洁,巷子里头偶尔有货郎挑着货担吆喝着经过。

  “哟!常家嫂子!这俩漂亮小姑娘是你家亲戚?”

  一道明快的声音在后头响起。

  简宁回头,便见一年约三十有六的妇人提着篮子刚好从隔壁院子出来。

  妇人皮肤很白,长得细眉细眼,头发简单的挽起,看起来很是爽利。

  这人简宁倒是熟悉,姓杨,是个孀居的寡妇。家里三个女儿,都嫁了较好的人家,女婿也都很孝顺体贴,总想着把她接过去照顾。然而她却总嫌在女婿家里没有在自家住得自在,怎么都不肯去。三个女儿无法,只能作罢。但每个月都会给她送一些补贴过来,再加她也是闲不住的性子,每日在家里做做绣活,日子倒过得很是自在。

  杨婶这个人心肠倒是很热乎,前世简宁来这儿暂居养伤人生地不熟,薛宴不在时,也得亏了她的热心帮忙,才少走了许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