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1章(2 / 2)


  宴席结束,众人各自离去。沈毅看了眼兰君的背影,沉着脸走到角落,招手叫来一个丫环:“过两天把这信送到翠华宫去,就说你是宋府小姐的人。”

  丫环正要领命离去,杜文月走过来:“你约承欢去宝云楼?”

  相王带着她拜访过沈府,她和沈毅见过面,知道他喜欢承欢。若沈毅能娶到承欢,就没有人跟她争衡哥哥了,所以她乐见其成。

  “郡主想阻止么?”沈毅不悦地问。

  杜文月好像听到了一个笑话:“我为什么要阻止你?刚刚我就看你的目光离不开她身上,就知道你有别的打算。可承欢不是那些没脑子的京中闺秀,你用自己的名义约她,她去不去两说,但肯定戒备着你。”

  “那郡主说如何?”沈毅本想着去找姑母帮忙,但眼下姑母忙着跟朱家联姻的事情,恐怕无暇顾及他,他索性就自己动手。

  “我来帮你。承欢刚刚不是跟宋家小姐相谈甚欢么?刚好沈嘉常与宋如玥一块儿,我去取个宋如玥的信物,这样行事就方便多了。”

  沈毅不解地问道:“你,为何要帮我?”

  “你想得到她,我不想她缠着我喜欢的人。我们达到各自的目的,不好吗?”杜文月笑吟吟地问。

  春分之后,柳岸斜风迎来南方归燕。宋允墨回到阔别已久的京城,北五州的事情刚平定,皇帝便急急召他回来。他此次北上,险些丢了性命,该办的事却没有办成,十分怄火。他前脚刚踏入城门,便有婢女过来:“公子,小姐请你去一趟。”

  宋允墨认出这是朱璃的贴身婢女杨柳,沉默地跟着她到了城门边的一家茶楼。

  朱璃倚在二楼的窗边,穿着十分朴素,姣好容颜却藏不住。

  宋允墨走过去坐下,朱璃犹如少女般欣喜:“允墨!”她还以为他不肯来。

  “母亲给我写信,说你父亲已经把婚事退了。”宋允墨淡淡地说。因为清减许多,脸上并没有多少肉,五官显得比过去凌厉。他也是沐浴过战火的男人了,宋家的男人历战火便如凤凰涅槃。

  朱璃的手指扯着自己群上的结,苦笑道:“之前我一直等你的消息,期待你同意婚事。可直到你去北五州,生死未卜,你也未松口。我明白,你不喜欢我。”

  “一直以来,我都把你看做朋友。我们有同门之谊,我对你却没有男女之意。”

  这么残酷的话,他却说得云淡风轻,好像只是衣服上落了一片花瓣,挥挥手就可以拍掉。朱璃的眼中水雾弥漫,脸上却在笑,喃喃道:“是啊,我早该知道……输给她,竟然输给她。”

  “什么?”

  “没,没什么。”朱璃摇了摇头,抬眸仔细看他的反应:“父亲要把我许配给卫王。”

  宋允墨一礼:“卫王人中龙凤,是良配,恭喜你了。”

  “你……真是狠心。允墨,希望你别后悔!”朱璃气愤地站起来,扶着杨柳头也不回地走了。

  ***

  庆帝经过调养,好了许多,已经照常处理政务。

  宋允墨走入龙苍宫的正殿中时,已经有很多朝臣在那里议论纷纷。他穿一身紫色的朝服,面容瘦削,于那份俊美却丝毫无减,只是眼中展现更为沉静内敛的光芒。他走进来,仿佛带来江南最旖旎的风光,日出江花,春来江水,难以言说的美。

  沈怀良似刚言罢,皱眉看着宋允墨。这个人就如芒刺顶在他的背上,时不时就会扎到他。

  宋允墨径自走到谢金泠身边,两个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眼中都有笑意。

  宋允墨对庆帝拜道:“之前朝廷要开科举,却被诸大臣说是没有得到世家公卿的支持,理应作废。此次下官从北五州带来了联名书,不乏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说明科举已经不仅仅是平民的诉求。”

  他递上文书,皇帝看了之后又交给几位大臣传阅。沈怀良随意翻了翻,别甩在一边:“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乡绅,算什么有头有脸的人物?”

  谢金泠拿过名册,笑着问沈怀良:“沈大人仔细看了吗?”

  “这种东西,不看也罢!”沈怀良冷冷道,“谢大人不要再在此事上白费口舌,没有世家大族会同意你们这种动摇国本的政策!”

  谢金泠把尾页举起来,朝着沈怀良的方向晃了晃:“沈大人看了这边么?”

  沈怀良面露怒容,不屑地别过脸去。倒是他身边的礼部尚书章台好奇地凑前一看,眼睛越睁越大,抖着手指指着那名册:“沈……沈大人!”

  “何事惊慌?”沈怀良瞪了章台一眼。章台从谢金泠手里拿过名册,碰到沈怀良面前。沈怀良眼睛扫过尾页,不由得一惊,擦亮眼睛细看。

  “这,这怎么,怎么可能?”他难以置信。

  庆帝见此情景,命毕德升去把名册拿上来,当看清那上面的署名时,却是控制不住地站了起来,震惊地看着宋允墨:“你从何处找到他们?”

  宋允墨恭敬地回道:“回皇上,名册里的史知府一直在帮着臣处理北五州的事情。另外几个世家,也都是自愿署名的。至于崇姚大长公主,是臣去她清修的寺院拜访时,她要臣加上名字的。她还要臣转达一番话:选贤任能是圣人之训,为官者需要凭真才实学,要的是为民请命,为社稷谋福祉的心,而不是所谓世家大族身份。如今选拔官吏的制度,明显有失公允!”

  宋允墨的话掷地有声,沈怀良看着庆帝手中的名册,握紧了拳头。他知道就算原先还有些理据,但崇姚大长公主一出面,形势就陡然不一样了。她出身皇室,更是曾经第一大世家的主母,她的分量压在那里,很多老臣都无话可说。

  庆帝坐回龙椅,环视众臣:“朕自登基以来二十多年,夙兴夜寐,不敢荒于朝政,却也多感力不从心。世家大族乃朝廷之本,但百姓才是国之根本。若不给百姓更多的机会参与朝政,若不给平民出身的人才更多的机会,故步自封的朝廷乃至皇室,只会走下坡路,国家如何前进,如何繁荣昌盛?因此,朕希望众位爱卿,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赞同或是反对,都且先看看科举的试行,到底能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这也是朕的恳求!”

  “臣等惶恐!”众臣都跪下来。皇帝的一席话,说的那些激烈反对的老臣们哑口无言。他们若是再坚持,便是剥夺了国家进步的机会,变成了社稷的罪人。这对于沽名钓誉的世家大族来说,却是万万不敢冒的风险。何况还有崇姚大长公主之尊压在上面,他们谁敢反对?

  宋允墨从龙苍宫出来,依例去德福宫拜望德妃。德妃这些年只有新年的宴会才会露面,宫里就跟没有这个四大妃之一一样。

  德福宫里,德妃诵完经,扶着身边的宫女站起来。她生得端庄清雅,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明明已经是年过四十的人了,看上去还像是个二十几岁的少妇模样,半点没有岁月痕迹。

  宋允墨道:“娘娘气色瞧着好了许多。”

  德妃执着他的手坐下,微微一笑:“我还不是老样子?倒是你瘦了很多……宋家的男人,历战火是早晚的事。”

  宋允墨谦逊地点了点头。

  “前两天如玥进宫来,说沈家小姐经常请她去府上玩,连文月郡主也跟她互换了贴身的香囊,说要与她做朋友。那孩子生性不喜交际,多几个朋友也是好事。”德妃轻声细语的,像是聊家常一样。

  京中小姐之间赠送随身香囊,便是要结交为好友的意思。宋允墨想这是女儿家的事,也没往心里去。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

  他走到乾德门时,迎面撞过来一个人,堪堪停住。

  阿青看到宋允墨,喜出望外:“宋大人,您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