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一姐还是小学鸡第60节(1 / 2)





  到了礼拜一早上,三姐妹和虞凯一块儿骑车去江家停自行车时,家里门开着,婆奶奶正在走廊下筛米。

  三姐妹惊讶地面面相觑,江海潮问出声:“婆奶奶,夹米啦?”

  家婆奶奶忙着筛出米里的糠和稻粒,眼睛不看他们:“不夹米吃什么?”

  “家公爷爷呢,他一个人去粮管所啦?我们中午要不要过去?”

  “去什么去。”家婆奶奶不耐烦,“赶紧上学去,也不怕迟到,中午别乱跑。”

  四人只好赶紧停了自行车,背着书包去学校。家婆奶奶肯定是累坏了,说话都不高兴呢。

  杨桃倒是有点兴奋:“夹米了,那我们晚上就能吃到新米了吧?”

  新打的米跟去年的陈米真的不一样,煮出来的饭颜色雪白而且真的很香。他们虽然不能跟爸爸妈妈小时候一样,光吃白米饭不要菜都能吃下一大碗,但干掉半碗肯定没问题。

  虞凯得意地强调:“我妈今天就是用新米煮的饭,中午我分你们吃一口啊。”

  “稀罕!”三姐妹异口同声,“晚上我们自己烧。”

  快到学校的时候,海音问姐姐:“家公爷爷今天交了爱国粮,就能拿到条子了吧?”

  江海潮点头:“应该吧。”

  可是家公爷爷一直没拿条子回家,甚至她们都见不到人。学校里老师催的越来越紧,海音他们陶老师更是威胁再不交就别来学校上课。

  三姐妹不得不回家又说了爱国粮的事,家婆奶奶忙着喂猪,心不在焉道:“等忙罢了再讲。”

  杨桃有点急:“到底什么时候啊?我们推板车去粮管所吧,我们一起推,爷爷不在也能送到粮管所。”

  婆奶奶却突然间发火:“你好能耐啊!”

  姐妹三个正满头雾水呢,虞凯跑过来喊她们:“走走走,打饼子了,今儿我妈去老城根家打饼子,赶紧过来啊。”

  所谓打饼子就是打月饼,。

  江海潮惊讶:“这么早啊,这才几号?”

  她总觉得中秋节要到10月中旬,今天才8号呢。

  “早什么啊,明儿就是中秋节。”虞凯兴头头的,“我妈说做三油三糖的,最好吃,你们来噻。”

  江海潮惊讶:“三油三糖,三种油三种糖吗?有这么多?”

  他们这里平常吃的是菜籽油,也叫香油,种芝麻的人家会收麻油,但那是偶尔拿出来拌凉菜吃的,这回也要放进去打饼子吗?但这也凑不齐三样。还有糖,除了冲糖开水的白糖和女人生孩子坐月子喝的红糖,难不成还要再加上麦芽糖?二舅舅家也没看到麦芽糖啊。

  虞凯抓脑袋:“不晓得,反正我妈是这么讲的。”

  婆奶奶听不下去:“十斤面、三斤油、三斤糖,这么大的人,什么都不懂。白赶上好时候了,以前只有讨新娘子时才这么做饼。”

  几个小孩一点也不害臊,还追问婆奶奶:“我们家什么时候打饼子?”

  虞凯更是积极表态:“姑奶奶,我们马上排队去。老城根家好多人呢。”

  婆奶奶又低头忙忙碌碌:“先忙你们的去,表玩疯了,回家写作业啊。”

  六个小孩一阵风似的跑开,嘴里大喊:“写完了,早写完了。”

  他们一气跑到村东。老城根家兄弟三人,分了家瓦房也连成一片,靠中间的房子门口站了好几个人,男的凑在一起抽香烟,女的则一边伸头看屋里的情况,一边说闲话。

  二舅母从屋里出来,看到他们笑着招手:“过来过来,到我们了,出锅吃热的,好吃!”

  像是为了印证她的话,屋子飘出了股浓郁的甜香,比打鸡蛋糕时更浓的甜,更沉的香。

  老城根应该有五十岁了,他孙子跟超超都上幼儿园大班。只是他辈分小,二舅母管他叫城根大哥,江海潮姐弟则跟着杨桃喊大大。

  这会儿他正忙得不可开交,人在炉灶前一头汗,根本没空搭理小孩,只撵他们出去玩:“别碍事,烫着哪儿哭死你们。”

  杨桃立刻强调:“我们不捣乱,我们就在边上看,老师让写作文的。”

  搬出老师,扯上学习,小孩子就等于拿到了尚方宝剑。

  老城根看了他们一眼,到底没再赶人。

  江海潮长到10岁,起码吃了七八年月饼,却是头回看人打饼子。倒不是大人不许看,她小时住杨家圩,阴差阳错总是错过打月饼的时候,等回自己家,江家村没饼匠,得去隔壁村打,更加不会特地趁她不上学时再把她捎上了。

  现在,站在堂屋里,她好奇地四处打量。屋里最显眼的是灶上的大铁锅,有两口,应该是特制的,比他们家的都大,其中一口开水沸腾,散出的白雾挡住了后面那口锅,倒让人看不清老城根刚才在锅前面忙什么。

  老城根的老婆,他们叫秀容大妈的,一手扶着秤砣,一手拿着秤杆,好家伙,二十斤面粉她直接拎起来称,还跟打饼子的人确认:“二油二糖是吧?”

  “对对对,再加半包糖精。”

  海音紧张地拽二舅母,小声道:“不要放糖精,对身体不好。”

  她在书上看了,有人吃糖精得病了哩。

  “不放不放。”二舅母好笑道,“我们家都是好红糖,看,和面了。”

  其实还没动面,只动了糖油。老城根把香油和红糖(吓,竟然是红糖,他们还以为用的是白糖哩)一起倒在开水锅旁边的那口铁锅,往里面撒了白花花的粉,二舅母说那是小苏打面,发面用的。这个不用他们家准备,老城根家常年备着呢。糖油混上小苏打,然后浇上锅里舀出来的几瓢开水,瞬时糖油的香味就扑鼻而来,靠的近的人叫这香味一冲,比方说海音,就晕乎乎的说:“大姐,我头晕。”

  二舅母笑着拉她往后退:“你个妹头,是肉吃少了,受不住大油大糖哦。”

  江海潮也有点晕乎乎的,不过她更好奇刚才倒开水进香油里时,难道油花不会溅出来烫人吗?她做饭烧汤有时油不小心倒多了点,加了水,油还会溅到手上呢。

  奇怪,刚才真没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