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一十四章 杀胡口开店(2 / 2)

这潘李二位听了陆成祥的话,心里象抹蜜一样,觉得这两天在草原上骑马飞奔遭的罪还是值的。其实当他们在草原上听说张知木的商队到了时,这二位气的都想抽自己的嘴巴。心想为啥偏偏这时候来草原上,把这么大的机会错过去,等于这一年都少干了一大半儿。所以这二人得到信以后,就是没有托里王子的事儿,二位也会往回赶。他们拼命地往回跑,就为了能赶上张知木商队采购货物。凭他们对张知木的感觉,他们知道只要能赶到,张知木就不会让他们空手,怕就怕张知木已经采购完了。

这二位听到陆成祥说,还有货物没采购完,他们能不高兴吗。

这开业典礼是很累人的事儿,虽然主要的事儿都有陆成祥和姚金辰张罗,可是有些客人张知木必须出面应酬,这样一天下来,张知木觉得很累,陆成祥说要给他报报账。张知木的都没听,晚上早早的就休息了。

早晨起来吃过饭,张知木一回到房间,陆成祥就拿着账本进来了。杨玉琳和李菁等人就出去了。

陆成祥说:“张总,我们这几天没白忙活,收获不错。我们现在卖出的粮食、茶叶、盐、丝绸、锡器、铜器、还有从南方带回来的其他东西。已经收回银子和六十五万两,这是整数。还剩下的货物,按进价算也值五万两银子。这些就留在铺子里让他们慢慢的卖吧。”

陆成祥一念完,张知木一下子就站起来了,“有这么多?”

“多吗?这是一年里,大明朝从南到北的唯一一次生意,不能算多。等到了张家口我们买的会更多。”陆成祥得意的圆脸更园了。

“这大明朝,太常库(朝廷国库)每年收的银子也才是几百万两。我们一下子就弄这么多。”张知木直咂舌。

“他们那时税银,我们这是货款。现在不多弄点银子,你回去又要开工厂又要买矿山,以后还要养军队,到时候我从哪里给你弄银子。”陆成祥说。

现在能运来货物做生意的人很少,所以张知木他们运来的货都是抢手货。除了粮食和盐张知木没让加价太高之外,其它的利润都不低。当然粮食和盐与进价比也是翻了几倍,那是因为运费太高。

以前,大明朝的粮食价格是按与盐的比价来定的。因为盐基本不受气候的旱涝影响,而且一直由朝廷直接控制。商人必须持盐引方可买到盐。

大明朝为了鼓励商人把粮食运到边关,实行开中制。所谓盐引,就是垄断运销盐的凭证。明初是商人把内地的粮食运到边防时,给你盐引,然后拿这个盐引到盐场去领盐、去销售,商人赚的是差价,这个叫开中制。

明朝的盐业生产、行销、征税统由户部管理。洪武时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另设有广东、海北、四川、云南黑盐井、白盐井、安宁盐井、五井等七个盐课提举司及陕西灵州盐课司。转运司、提举司、盐课司都设在盐业生产地,就近管理。各盐场生产的盐按行盐区销盐,严禁私贩或越区贩盐行销。

明初盐业生产形式都是煎盐,盐业的生产者称为灶户。灶户和军户、匠户一样,属于灶籍,不许脱籍,子孙世代煎盐。由官府拨给一定的荡地或山场,收获柴草供煎盐之用,并发给煎盐工具如铁锅、牢盘等。有时也发给按产盐引数规定的工本米或工本钞,以维持灶户一家的口粮供给。

明朝洪武年间,全国各运司灶户每年定额的盐课总数为一百一十四万九千八百六十八大引(四百斤为一引),即二百二十九万九千七百三十六小引(二百斤为一小引),灶户每年生产的原盐,定额之内叫“正盐”,此外多生产的部分,叫“余盐”,也归官府发卖,不许灶户私卖。洪武时规定:灶户除正盐外,将余盐夹带出场及货卖的处绞刑。余盐送交运司,每一小引,给官米一石。也就是朝廷买盐的价钱低的可怜,可是卖的价钱就高的太多。在南方一斤盐就要卖三钱银子。

大明朝每年几百万收入,盐税占一半儿。所以对盐的管理非常严格。可是现在大明朝风雨飘摇,管理都乱了套了。如不是张知木凭着良心,没有乱抬物价。粮盐价钱都会飞涨。上次王世昌给张知木的盐引就没按规矩办。可是按规矩办的话,张知木这次就不能运进盐来。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张知木当然知道陆成祥说的是GDP和税收的区别,说:“好啊,我们就要利用别人没法做生意的好机会,抢先多挣点。只是辛苦你了。”

“辛苦啥?现在是我这辈子活的最开心的日子。”陆成祥说;“我们买下这两处商铺花一共花了一千两,修缮开业花了三百两。这是大数。其它的你也没心思听。”

张知木笑了笑,以前陆成祥每次给他报账都是很详细,张知木最不愿意听。有时候张知木觉得陆成祥报账念那些数字时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可是自己实在是受不了。陆成祥说:“你是东家,应该把钱数都掌握了。”

张知木说:“有你掌握,比我自己掌握还放心。”陆成祥听了心里很感动。因为不管啥样的商家,东家都不可能让掌柜的完全掌握钱财。可是这个张知木就是不同于一般人。陆成祥也知道,张知木不愿意了解那些细节,是因为他自己知道没人敢在他面前打马虎眼。他是个脑后都长眼的人。

张知木问:“这杀胡口的商人,究竟手里能有多少银子?好像取之不尽。”

“他们都是几代人在这经商,我们这点银子对他们来说就是九牛一毛。再说了,我们的银子也不可能都带走,大部分还是要买成货物,留下银子。这一折腾,我们挣银子,他们也挣银子。所以我们在这受欢迎呢。” 陆成祥说。

张知木和陆成祥正说着话呢,杨玉琳兴冲冲的进来了,“你们还不去看热闹,我们的铺子刚开板儿(过去商铺都是用木板封门,每天早晨要把木板儿,打开,长了人们也就把,早晨开业,叫开板儿了),人就挤满了。”

陆成祥说:“你看把这茬给忘了。今天是他们第一天正式卖货,昨天只是弄个热闹。我们去看看吧。”

当张知木和陆成祥等人来到店前,一看人太多了,前面根本就进不去。只好绕到后门,从后门进去。

今天来的人,有一部分是看热闹的。大部分还是真买东西的。尤其是买粮食的。开业前陆成祥等人就商定,以开业促销的名义,把粮价降下来,不然别的粮铺会不满意。但是规定,每天每人每个品种粮食只能买十斤。尽管这样,卖粮食的伙计们还是一个个忙的满头是汗,因为排队买粮的人太多了。

那边卖杂货的,更是卖的不可开交。所谓的杂货店,其实办的跟百货店一样,东西非常齐全。

开板儿后,伙计们在门外,摆了一个大案子,摆上几把砍骨头的大砍刀。等有人围着看时,伙计抡起大砍刀,当着大家的面,一刀将一块牛骨砍断,然后再让大家看那刀刃。结果刀刃一点没事儿。这下子就传出去了,窑岗的刀都是好钢做的,所以买刀买剪子的络绎不绝。这里的人觉得窑岗公司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价格还公道。这也难怪,陆成祥是一个老商人了,他亲自采买的货物,一定是受欢迎的。

看着顾客盈门,张知木说,只要我们回去立刻把粮食就运来,保证粮食不断档,就凭这一项,杀胡口这个分店就会挣银子。

-----------------------------------------------------------------------

顺便推荐《南宋记忆》,与本文类似,也是“技术流”穿越小说,但发生在南宋,崖山,抗元,复国,欧洲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