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47章 前往美国本土的路(上)(2 / 2)


不过,一场战争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进攻就是要摧毁敌人,但是怎么才能有效率的摧毁敌人?

中华军队指挥官们研究了空中侦察照片之后。得出如下结论:要想避免受到严重损失。造成锐不可当之势,进攻部队必须在开始突击上6之前摧毁贝提奥岛的大部分防御工事。

有经验的军官们,既对胡佛部队巨灵神轰炸机所实施的为期一周的轰炸不寄于厚望,也对快航空母舰待混舰队所实施的直接航空火力准备也未抱多大希望。他们主要寄希望于攻击舰队所属巡洋舰上。九门2o3毫米舰炮所进行的近距离直接舰炮火力准备。

11月2o日4时。驶抵贝提奥岛附近的南部突击部队下令“开始放艇”。

3o分钟后。运输船所搭载的大部分登6艇已经放到海上,并在登6艇会合区进行环形运动。突击上6的第1波登6兵已经进入坦克登6舰运来的履带登6车。

5时刚过,贝提奥岛上的盟军岸炮开始开炮。炮火支援舰群立即回击,压住了敌人的岸炮火力,并使敌人的弹药库和木造营房起火。

6时2o分,开始实施突击上6前的舰炮火力准备。巡洋舰按照新近总结出来的舰炮火力准备方法,对贝提奥岛进行两个半小时的炮击,倾泻将近4ooo吨炮弹。

舰炮射击的距离不等,最远的为14ooo米,最近的为18oo米。巡洋舰编队井然有序地对贝提奥岛进行75分钟的破坏射击。

中华军队企图以此来破坏盟军的防御工事,摧毁它的火炮阵地、火力点、掩蔽部以及设在地堡里的指挥所等。

然后,炮火支援舰群转到登6地域的正面,对水际滩头进行长达45分钟的猛烈射击,以便把盟军驱逐出阵地,让敌人精神沮丧。

在第一波登6兵抵岸前5分钟,战斗机对水际滩头实施猛烈的扫射,而炮火支援舰群则向纵深转移火力。中华军队以为这样便能使贝提奥岛失去防御能力。

猛烈的炮击显得格外壮观,整个海岛化为一片火海,弥漫的硝烟如同一个巨大的棺材罩扣在贝提奥岛上,滚滚翻腾,直冲云霄。

贝提奥岛确实遭到了破坏,但是并不十分严重。许多盟军官兵战死,一些岸炮、高炮和反登6艇炮被摧毁,大部分地面工事遭到破坏,伪装的掩蔽物也被烧毁。

尤其严重的是,盟军赖以进行通信联络的电话线完全被炸断。但是,盟军设在地堡里的指挥所、掩体、隐蔽的火炮阵地几乎都未受到严重的破坏。守岛盟军仍可使用小口径火炮、机枪和步枪封锁岸摊,对企图接近的中华军队登6部队进行射击。

正当实施舰炮火力支援时,有两艘扫雷艇在烟幕的掩护下向岛岸接近,清扫进入礁湖的航道。然后,一艘扫雷艇留在礁湖内,负责标定突击上6部队的出线,另一艘则返回去引导两艘护卫舰前来对登6地段进行炮击。有一艘护卫舰中弹两,但炮弹末爆炸。另有4艘装载坦克的船坞登6舰也安然开到这里。

这时,登6艇已由礁湖外的会合区出,正向礁湖内的出线前进。

但是,由于顶风、浪大、退潮和履带登6车生故障等原因,行动非常迟缓,不得不把原定的上6时间推迟。

8时25分,第一波搭载登6兵的履带登6车,两栖坦克,运输直升机,分为3个登6队,按3分钟的间隔,6续离开出线,向离55oo米远的岸摊前进。

第2波搭载登6兵、坦克和小口径火炮的机械化登6艇和车辆人员登6艇。也分为3个登6队,在第1波后面跟进。

第4、5、6登6队共输送3个营的兵力,由西向东,分别在标注好的“1滩”、“2滩”、“3滩”登6,各海滩的宽度均为35o米。

当第1波驶离出线时,舰载战斗机飞临登6地域上空,进行登6兵抵岸前的最后一次扫射。

在中华军队准备登6的这段时间里,盟军从其阵地的掩体和掩蔽部里出来,在壁垒的后边集结,准备对正向这里运动的中华军队第1波突击部队进行反击。

显然。由于炮火支援舰群从西面炮击。礁湖内的驱逐舰和扫雷艇也不断射击,贝提奥岛上的盟军不得不把兵力集结到两个主要防御阵地上,因而最右侧以及左侧中部的防御就比较薄弱。

中华军队已经判明,这个“弱点”就是夺取贝提奥岛的关键。

登录部队履带登6车刚一离开出线。就受到盟军的猛烈射击。

除了直升机登6部队因为盟军的防空火力都被摧毁。比较顺利外。其他的登6部队,并不顺利。

中华军队所担心的是,礁盘的水深只有o.6-o.9米。履带登6车只能从一个地方通过礁脉,因而必然遭到步枪、机枪和反登6火炮的猛烈射击,使各登6队陷入混乱。

当时出现的另一不利情况是在通过礁盘向岸滩接近时,预定在“红1滩”上6的一个营遭到很大损失。这是因为,该营的履带登6车处于盟军两侧抗登6阵地的侧射火力之下,多数履带登6车在途中中弹失击机动能力,只有少数勉强抵岸,能回航再次运送的为数更少。

最困难的是搭乘一般登6艇被隔在礁盘外面的第4、5、6登6队。驶入较浅的水域后,大部分登6兵在机枪和步枪的猛烈射击下,涉水几百米冲上岸滩。由机械化登6艇卸在礁盘上的几辆中国虎王坦克虽已驶抵岸摊,但搭载37毫米和75毫米炮的车辆人员登6艇却不得不后退,等待涨潮时再行上6。

当然,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低潮对登6艇的行动虽有妨碍,但对已经上6的海军6战队却是有利的。因为低潮时的岸滩较宽,便于集结兵力,以对付盟军守岛部队的反击。

海军6战队在“1滩”的最右面迅占领了该岛的西北端。在“3滩”右侧有个栈桥,从岸上伸展到礁湖之中。在栈桥以东18o米的壁垒有个缺口。

搭载约5o名海军6战队员的两辆履带登6车由此处突破,其他海军6战队员跟进,在侧翼盟军的猛烈射击下,把突破口向西、南两个方向扩大。

在设防坚固的水际滩头和两个强固支撑点的附近海军6战队遭到很大伤亡。海军6战队前进到这里,为盟军壁垒所阻,寸步难行,面壁而立,成了几个方向的射击目标,不断出现伤亡。

次突击之后,海军6战队开始攀登壁垒,并用梯恩梯炸药炸毁了盟军的火力点和掩体。

登6部队请求立即给予舰炮火力支援和航空火力支援。登6指挥部不仅满足了前线的要求,而且抽调预备队二分之一的兵力,增援海军6战队遭受严重损失的左翼。

11月2o日天黑之前,在贝提奥岛上6的5ooo名中华军队中,伤亡者约占五分之一。入夜时,在盟军抗登6阵地附近上岸的海军6战队有一大部分不是战死,就是被困在水际滩头。

但是,西面海岸已有一半被中华军队占领。其纵深约为14o米。在栈桥附近,海军6战队已建立了一个纵深27o米、宽46o米的环形阵地。

夜间,登6部队对射击严加控制。中华军队预科,盟军可能起反击,但是没有生。

从这点可以从侧面说明盟军柴崎司令只能与所辖的少数部队取得联系。

夜间,盟军的主要活动是,分散地隐蔽在岸上的适当地点,或涉水摸到搁浅在礁盘上的履带登6车或坦克旁边,准备翌日进行狙击。由于此时此地的条件特殊。潮水过低,搁浅在礁盘上的登6艇仍然不能离浅。但是,履带登6车可把小口径炮运上岸滩,以满足第1天战斗的急需,有一部分坦克亦可勉强抵岸。

上6后的第2天,舰载机的航空火力支援和舰炮的支援火力越来越准确。

据海军6战队右翼的舰炮射击弹着观测员报告说,由于驱逐舰对盟军阵地的射击非常准确,登6部队在贝提奥岛西海岸突击上6的过程中,没有遇到盟军的顽强抵抗。

从军预备队中派出的一个营,在新的攻击点“4滩”上6。在栈桥附近上6的海军6战队也把登6点向外扩大。日落前。已将战线推进到该岛南岸。

上6后的第3天,即11月22日,军预备队的另一个营也在“4滩”上6。由于突击上6阶段已告结束,登6作战指挥部便上岸实施指挥。任务是摧毁“1滩”和“2滩”接合部的盟军环形阵地。由西向东前进。

对盟军进行两面夹击的主要目的是摧毁其永备射点和掩体。正常来说。由坦克和火炮来完成这项危险的任务最为有利,可是,通常都是派步兵使用火焰喷射器和梯恩梯炸药包来完成的。因为到岛屿上。特别是环礁岛屿,坦克并是每个地方都能够尽退自如的。

自11月22日夜至23日拂晓,被压到该岛东部狭长地带的盟军先后起3次反击。

由于这几次反击,盟军受到很大伤亡,中华海军6战队便能在23日迅突破盟军的阵地,进至该岛的东端。

在此之前,“1摊”和“2滩”之间的盟军抗登6阵地,由于遭到中华军队从几个方向实施的合击(其中包括从正面进行的步、炮、坦克协同进攻),已被打垮。

23日下午,登6指挥部宣布盟军有组织的抵抗已告结束时,盟军实际上已被全歼。

盟军中仅有1名军官和16名士兵投降,另有1oo多名朝鲜劳工当了俘虏。参加塔拉瓦登6作战的中华海军6战队和海军约为183oo人,共伤亡2ooo余人,其中仅战死或负伤后死亡的就有5oo多人。他们当中,有过半都是在登6时候阵亡。

战决的吉尔伯特群岛登6战役,在人员方面损失较多。当时,吉尔伯特群岛登6作战的任务是集中在几天之内完成的,所以付出的代价较大。然而,却为下一步控制辽阔的海域创造了一种新的作战样式。

在吉尔伯特群岛战决所造成的损失,比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苦战3个月所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可是,这两次战役所取得的胜利却彼此相当。

两次战役所夺取的基地,均可用来保护当前的和未来的海上交通线,并为下一战役提供了必要的机场,便于对作战目标进行照相侦察和轰炸。

中华军队占领了吉尔伯待群岛,就消除了盟军对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海上交通线的威胁,并为即将开始的马绍尔群岛登6战役提供了一个实施空中支援的重要基地。

同样重要的是,在吉尔伯特群岛,尤其是在塔拉瓦登6作战中,中华军队在战术方面得到一个教训。他们明确认识到,象贝提奥岛这样设防坚固的要地,仅仅进行几个小时的航空和舰炮火力准备是不足以将其摧毁的。

每次轰炸或炮击,都要在硝烟消散后查明破坏程度,根据实际效果,再进行较长时间的精确轰炸和经过精密校正的射击。

为了穿透盟军坚固防御工事的上部,必需大量使用大口径炮以穿甲弹进行轰击,最好是战机携带重磅侵彻炸弹,低空俯冲投弹。

为了打乱活动目标的行动,原来打算采用迅转移火力的方式进行射击,后来现使用这种方式对付固定目标会妨碍自己的射击指挥。

这次登6作战证明,可运送兵员通过礁盘的履带登6车是很重要的,部队抵岸前,为压制岸上的敌军而以火炮进行抵近射击也是必不可少的。

进攻塔拉瓦的经验再次证明,必需建造一种专门用于指挥登6作战的军舰。德国在地中海作战时,就曾用过这种指挥舰。它的任务不是进行舰炮火力支援,而是改善岸上和海上的无线电通信联络。

即使中华军队没有在塔拉瓦取得上述的经验教训,也不免要用同样的或者更大的代价,在其他地方取得这些经验教训。

另一方面,从进攻吉尔伯特群岛的作战中,可以相当明显地看出,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能够在盟军设防的环礁上空夺取制空权,舰队也能以较小的损失对付这样的要地,训练有素、英勇果敢的地面部队,在海军飞机与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即使遇到最不利的条件,也能冲过礁盘,夺取设防坚固的岛屿。

此外,这次战役还使人们明显地预感到,不论中华舰队怎样动攻势,盟军舰队都不准备予以强有力的抵抗,因为它已无力破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