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第104节(1 / 2)





  现如今,游家二房三儿子也送私塾念书,每家出一个念书的,两房心里都平衡没啥不乐意的。

  可这样的大手笔——送三个孙子去读,一读两月,虽然其中两位自己劝退不读了,要是不劝退可不是都供着了?

  隔壁香油家送孙子读书的事,黎三家也知道,当时听了还笑话,黎老太说:“狗肉上不了席面,就游家一个卖香油的孙子能有啥好?不像咱家耀祖,瞧着机灵,和他爹一个模样,都是读书人的路子。”

  “娘是稀罕耀祖,我看游家也没那么差,这不是还留了一个么。”冯萍萍是故意这么说的,心里自然不觉得游家孙子能和她儿子比。

  黎老太撇嘴,“这一个,游大的儿子我知道,瞧着粗粗笨笨的一副干活卖苦力的,不是读书样,你看吧没出几个月就不成了。”又疼爱不完的夸自己孙子,“还是咱家耀祖好,以后啊一定有大出息。”

  “娘你别夸了,耀祖你也不能傲气了,还是要好好念书踏实些。”冯萍萍后者跟儿子说。

  黎耀祖还没说话,黎老太先不依,“咱们家耀祖聪明学问好,能傲的起来,你让游家那小子傲,都傲不起来。”

  “是,娘说得对。”冯萍萍不跟婆母起争执,再说了婆母说这些也是说到她心坎里了,都是夸她儿子的。

  饭桌上一家人和和美美的。

  黎正仁不爱插嘴,反正娘和媳妇一条线,每次都是夸儿子,又不是吵架。

  旁边黎老头吃着饭,说了句:“这游家一个卖香油的,能挣多少钱?”

  “人家的事,咱怎么晓得。”黎老太先回了嘴,又瞧不起说:“连个铺子门面都没有,估摸着也挣不了什么钱。”

  可挣不了什么钱,那人家有两个大院子,还一口气送三个孙子读书。

  “卖了这么多年香油,应该是有积蓄的。”黎正仁开了口,又说:“再说,做生意买卖是低贱之道,不然为什么孙子辈才能读书识字。”

  黎老头嗯了声,说是这么个理。

  隔壁游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这次送三个孙子读书,黎老太笑话过了后,仔细想,还真觉得老头子说话有道理,游家肯定是比她家有钱,不由肠子肚子开始冒酸水。

  这会听完儿子说的,黎老太找到了借口,就是啊,游家一个做生意买卖的,那都不是体面人的行当,还是她儿子好,一个月打打算盘珠子就有二两银子。

  “估摸游家不知道供读书人有多费银子,才巴巴的送了仨过去,没准过不了一年半载的就供不起了,纸笔哪样不要钱?”黎老太越说越觉得有理。

  冯萍萍听了也觉得以后游家有后悔的,游大的儿子不是个读书料子,除了费钱落不到什么好,何必呢。

  可没过两年,游家老大的儿子不仅没有半途而废不念了,还把二房幺儿送去私塾念书。

  这一下子,黎老太先是气哄哄的,觉得游家是跟她家作对。

  因为黎老太天天要夸,不夸不舒服的大孙子黎耀祖是五岁启蒙送学堂的,私塾里头就她家耀祖年纪最小,可坐的端正,板板正正的,字也写的好,三岁就能背百家姓,四岁三字经。

  黎老太不知道这是啥,但大孙子背的好,字念的好听。

  一直以来,黎老太都觉得大孙子聪明伶俐,比他爹还要强,以后是要做大官的,对着整条巷子里头的男孩都瞧不上眼,觉得谁家都没她家耀祖成。

  可游家二房幺儿启蒙也是五岁,这不是捅了黎老太自诩大孙子小神童的名头么,气得黎老太一肚子的火。

  可她不知道,黎耀祖小时候是有人教,黎正仁虽没考过学,可也识字念了几年书,三字经、百家姓还是能给儿子教一教的。而隔壁游家,环娘哥哥每天在私塾学回来,就在家中背,二房幺儿就听见了,三岁小孩正什么都不懂,听大哥念道就跟着念,如此一来一回,游家又有钱,便早早送去启蒙,和他大哥做个伴。

  对,游家俩小子和黎耀祖在一个私塾念书。

  自此后不管是明面上,还是暗地里的攀比对比都多了。

  之前黎正仁家里还算安宁,一些和隔壁游家的鸡毛蒜皮攀扯也没啥,反正儿子一向读书好成绩好,夫子都夸,压着游家俩小子一个头,都是高兴事。

  但自从去年二哥不送米了后,家里才吵闹起来,开头还成,可越往后过日子越是不顺心,吵闹的多。

  “娘,我墨锭用完了,该买墨锭了。”黎耀祖跟娘交代一声,便坐在桌前看书了。

  冯萍萍:“我昨个儿见你墨锭不是还有小指头肚子那么高吗?还不到一天这就用完了?”

  “都剩那么丁点了,磨的时候不好磨,还沾脏了我的袖子。”黎耀祖爱干净,不愿意用那么小点,又说:“娘,你上次给我买的墨锭不好用,磨的墨不好写,我想用徽记的。”

  “徽记的四两墨锭就要半两银子,我看你爹用的滁记墨锭也挺好,同样是四两的墨锭只要二百文。”冯萍萍嫌贵不愿买,可拗不过儿子,便哄着说:“那娘给你买你常用的徐州墨。”

  这个三百文。

  黎耀祖有些不高兴,学堂里有人开始换徽记了,他试了试,墨色好,连夫子都夸说是好墨锭。

  以前他要是想要,娘指定会给他买的。

  于是还没吃饭,黎老太瞧孙子不高兴,心肝肉的疼,问咋了怎么掉着脸子啊。

  “阿奶,我想要徽记的墨锭,这个好使,夫子都说好。”黎耀祖缠着阿奶。

  黎老太听不懂什么墨锭,只知道是孙子读书要用的,便说:“买,夫子夸了那咱就买。”见大孙子脸上还没露出笑,便说:“放心,阿奶去跟你娘说,保管买了。”

  大孙子脸上这才笑了。

  “阿奶真好。”

  “诶呦我的大孙子,阿奶不疼你疼谁。”

  然后黎老头就找到了儿媳妇,问耀祖想买墨锭咋就不给耀祖买?亏你还是当娘的,孩子念书上头的东西,以前我在村里是,正仁要啥我都给,指头缝里搜刮出的钱都能给正仁换一沓纸,你当家的咋地还克扣亲儿子啊。

  “耀祖跟娘你说的?”冯萍萍当时心里来气,从去年老两口空手回来,没带一升米,这就算了,可之后的日子——

  她都不想提,攒了这么久一肚子的火。

  “娘哪能是我克扣亲儿子,我给你算一笔账,咱们一家你和公爹,我正仁,耀祖和二娘统共六个人,正仁在外头酒楼吃,一天就早上那一顿,俩孩子年纪小,二娘吃不了多少,就这样,咱一个月吃米要吃三十五升的米。”

  一升两斤,黎正仁一大家子一月吃七十斤的米。

  “一升米外头卖十四文,这就四百九十文钱了,盐一月四十文,送夜香的一月十五文,醋二十文,有时候还打不住,你和公爹说多吃醋好,有时候买醋就三十文,还有买菜,一天按最便宜五文钱的菜算这就一百五十文了,还有肉,爹和正仁隔了三四天就要吃顿荤腥,一个月按少了算,能有个五十文,耀祖一天一个鸡蛋,对了买水一天三文,爹还要喝酒这些一个月三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