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第206节(1 / 2)





  人家西游记,他顾兆昭州游记。

  等哄睡了福宝,顾兆无声打了个哈欠,意思睡了,就听周周说:“相公,你让福宝睡里面。”

  顾兆顺手把睡熟的儿子塞里头的被窝里,刚弄好了,一扭头侧身,他怀里钻进来个人,烛光晕暗,夫夫俩一抬头一低头,各自无声笑了。

  也没干啥,孩子还在呢。

  不过想的紧,单单就这么抱着睡也心里踏实。

  第二天顾兆便去衙门办公了,离过年还有十多天,这没放假就要干活。先是找了木匠进衙门,签了保密协议——顾兆狠狠吓唬了一通。

  你背后靠着商贾,他能保你衣食无忧,能保你全家平安吗?

  当然纯粹吓唬。

  这些木匠个个是胆战心惊的,顾兆又说了,“谁要是研究出来我说的能多纺棉麻机子,衙门不仅给赏银五十两,以后开了工厂做了买卖,前五年的收益给他百分之一。”

  这十来位木匠还懵在原地惶恐不安,显然是没听懂。

  “打个比方,要是运送卖出去净盈利一千两银子,你就能拿十两,连着五年都是白送的。再加上衙门给的五十两,自己算算。”

  一百两银子啊,这在昭州城就是小康人家水平,不用干活买卖做工,也能舒舒服服的过个五六年日子。

  有了银钱就有动力。原本懵着害怕的木匠们,眼底慢慢有了光和精神。

  “要是透露出去了,得罪了本官先不说,就看看你们背后那些老板能不能给你们开这个工钱。”顾兆轻描淡写说。

  这些工匠也不是谁家养的,就是小手艺人,像是王家开绸缎庄的,要用织机费些,便找了老熟人做,这样大批量给钱多。

  木匠的事三言两语解决了,主要是机子也没研发出来。顾兆是理科生,可他学历史啊,当初的珍妮纺织机这小故事记着,如今给木匠们讲。

  珍妮纺织机:家里男人下班回来屋里黑,不小心踢倒了纺织机,看到机子没坏还在动……

  他只是给木匠们讲了一遍小故事,启发启发。

  珍妮她爹能琢磨出来,你们一定行,加油!

  昭州城气候比五个府县要稳定一些,没什么台风暴雨,地势也比较平缓,有山也是缓坡小山,多种麻类植物,也能养蚕出丝。

  像王家绸缎庄,王家每年固定像昭州城外的村子收蚕丝,然后让织女织成绸缎。这绸缎费功夫,出来的成品也比不得两浙地带的锦缎,倒不是蚕丝不好,顾兆看过,是织法老套单一。

  现在的手工行业,那都是人家家传的技法,靠着门手艺吃饭的,给多少钱都不愿意外传——子子孙孙都有用这门手艺吃饭。

  昭州的织娘技法比不得两浙,织出来的绸缎就是一片什么颜色是什么颜色,之前顾兆在京里,不提林家送给福宝的那些衣裳斗篷用的缎面料子,就说大哥家的莹娘身上穿的,没绣工的地方,绸缎本身要是绯色,细看还有暗纹。

  那是一根根丝染成与绯色接近的色,因为颜色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两根丝线单独放一起普通人肉眼是看不出来太大区别的,可这样的丝线排列好了织,成品出来颜色才能显现出不同。

  暗纹是这么来的。

  顾兆听来的,但真要做,他肯定不行,只能织娘慢慢费工夫磨。可现在缫丝麻烦费工夫手续,成本也高,织娘们肯定不敢拿这个练手,万一坏了咋办?

  王老板家的生意每年是有定数的,一年净收益大概在一千七八到两千左右,在昭州城是够吃够喝,还略有地位,因此也没想着再去打开市场卖到外头。

  难不成还想卖到京里吗?痴人说梦。

  机子要是出来了,高端的就是养蚕缫丝织缎,还有中端的那就是麻。顾兆其实把大头放在麻,如果再加一些棉,那就是现代的棉麻质地,舒服柔软吸汗,纯棉太容易皱了,还容易破。

  昭州城外的村民就能做这些了。

  全昭州都动起来。

  “顾大人要征劳役了。”

  昭州城的百姓说起来脸上洋溢着高兴,如今农闲不干活了,在家整日空口吃饭浪费粮食,半点收入都没有,可不是难受嘛。

  要说马上过年了——那更要当劳役拿了银钱才成,不然家底空空的,过年桌上两道荤菜都没有,拿什么过?孩子的新衣都置办不齐。

  城外附近村子的百姓是最高兴了,听到消息是先往村长家里跑,他们不敢去城里找衙门问,那当然是问村长了。

  “没有错,顾大人说了,男丁一人五文钱,女的哥儿三文钱,管饭。”村长脸上也笑出了褶子,他也是昨个儿才接到消息。

  围着的村民高兴坏了,七嘴八舌的。

  “还管饭?几顿啊?”

  “咋滴你还要一天三顿不成?管个一顿就算好的了,能省一口省一口。”

  村长说:“管几顿饭我不晓得,上头没说,不过马上要动工了,谁家要去来我这儿报名,去了就知道了。”

  管他几顿饭,有钱拿了有饭吃这就不错了,在家闲着可是一文钱都没有。

  “这要修到啥时候啊?”

  “都往哪里修?”

  村长说:“旁的我不晓得,咱们村连着东边西边这一片的十个村是修昭州到播林的路,还要宽。”

  村民惊讶,这么长的路?那肯定几日是修不好的,有人已经开始算了,一天五文,还管吃,那就是半文钱都不花,只落着,干个一个月,那就有、就有——

  “一百五十文了,这还是一个人的,要是一家出的人多了,等来年春能下地了,不得攒个一两多?”

  一两多!

  村里人都沸腾了,个个举手要报名,还有说给他家儿子写上。村长看了眼就骂:“你家娃娃毛都没长齐不收,上头说了,男丁十四岁以上十八岁以下按三文钱算,女的哥儿都是要十八以上的能干力气活,男人不要年纪太大的……还有要是自带家伙什刨地的,那每天再给你多算一文钱,算租的工具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