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第309节(1 / 2)





  “你要是愿意,也可选地方安衙门,反正三州城都是南郡的地方,让人给你把折子送过去也成。”政使大人如是说。

  大家都各自为政,互不打扰,保持着原先局面多好。

  顾兆道:“子清多谢政使大人。不过安衙门就算了,劳民伤财的,我下去办公借当地衙门用一用就可。”

  之后便去看他的办公室了。大又气派,是个小院子,前头办公的地方,后头有正屋三间,可以休息接待客人,还有小厨房,下人睡得地。

  顾兆安顿下来后,让忠六回昭州给传信报平安。铺盖衣服这些的都下人收拾,他去找右政司聊天说话了,套套本地的情况,套不来,再问其他下属。

  最后一通摸完了。

  按照右政司话,政使本人很随和,宽厚下属。此处下属指他们这左右政司的。其他的就是一些八卦小事了。这位右政司还挺滑不留手能打太极的。不过总归是各管各的活。

  “我不爱坐衙门里,正巧去年昭州说修路,不然这南郡修路的活我揽了调度?”顾兆问。

  这可是吃力的活计,也捞不了什么油水——昭州给出一半的钱,捞什么?这捞法也是左口袋流到右口袋。

  右政司思量后便说了一通好话,左政司大人辛苦了,也是年轻精力好,不像我上了年纪腰啊腿啊的时不时要酸痛一二……

  顾兆上任第一件正事——修路。

  之前不好插手别的州城政务,如今名正言顺能催能管了,还有件事,把原容管县令动一动的工作提到了日程。

  “容管县令年纪也不小了,不如劝退告老还乡算了。”顾兆嘀咕了下,让下属找出昭州递过来的折子。

  右政司听新上任顾大人要昭州送来折子,是很配合,等人走了,心里笑,说:“这顾大人还是惦记昭州的事,跟我们没干系,甚好。”

  只要不动他的利益,新官放火,管他烧的是什么。

  昭州的折子压着压根就没拆。顾兆看着狠狠憋气,把脏话忍了,反正他现在是左政司了,他来干。

  ——升官好像任劳任怨干的活更多了。

  批了折子写了书信,送京里。第一件。

  之后看南郡三州城的财政报告和粮库情况,以及修路——各地方的气候买卖经济条件,能跟着修路监工一起顺道考察了。

  照旧是先修主路,村镇的慢慢来。

  原先昭州出一半银子只能修昭州同忻州、戎州主路,如今顾兆当了政司,第一个命令就是全部修,就和昭州一般,村到镇、镇到府县、府县到州城……

  整个三月四月顾兆没回家,是忙活人际关系吓唬人替他干事,主要是修路安排上。他还不是亲力亲为,即便这样也忙的够呛,脚不沾地。

  顾兆忙完了就想,也幸亏他先干昭州同知,攒了经验,才能很快上手管整个南郡的修路工程——至于南郡其他的事情,他暂时没参与。

  刚到地头上,捏下头的很好捏,要是想动上头利益,或是打人家碗里的主意,那就是找死了。他捡了修路活,政使和右政司两位才松了口气高兴放心呢。

  ……慢慢来吧。

  另一头,黎周周看完了相公的信,脸上不由露出个笑来,将信放好了。等福宝下午放学到家,便看到阿爹脸上挂着笑,福宝好奇问:“阿爹,怎么这么高兴呀?”

  “你爹说他要回来了。”

  福宝:“!!!”

  “太好啦!爹要回来了!”

  黎周周也是难得摸福宝头,福宝长大了,他很少摸福宝脑袋,可今个实在是高兴。福宝脸上兴奋的笑,嘴里说:“上次爹送回来的信说想吃枇杷,明个我就买回来,挑最甜的给爹吃。”

  “还有咱们府后头种了树,我好好浇水,肯定早早就能结果子了。”

  黎周周跟着福宝一唱一和,他也高兴乐呵。等一家人吃饭了,黎大一听顾兆要回来也高兴,说:“兆儿不在家这俩月,还真是怪冷清的,回来了热闹热闹。”

  “从鄚州到昭州打马要七天,算算日子得有个三四天。”黎周周道。

  三四天那也很快了。福宝心想,他明日就要买枇杷,要是爹早早一天回来了就能吃到。

  这消息送回来后,黎府上下忙碌起来了,打扫的、采买的。

  黎周周也推了一些应酬邀请,请他喝茶看戏去庙里拜拜,这还是给渝哥儿找夫家的那几家夫人,自打年过完后他请诸位夫人过府一聚,留了六十四位名单,人太多,让苏石毅一家家跑也太费时间了,黎周周便起了个别的念头。

  找了昭州有名的四个媒婆来。

  再筛一遍。

  四个媒婆是对昭州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如数家珍,心里门清,谁家的孩子品行如何,谁家的好吃懒做是个驴粪蛋——表面上光内里脏臭。

  这要不是黎周周身份在,媒婆们对着昭州的大商贾儿郎也不敢多嘴。现在自然不会了,这商贾再富有,跟着顾夫人身份比,那算个屁。

  现如今顾大人可升官了,正四品大员呢。

  “家底太丰厚的不要。”黎周周说。

  媒婆们都愣住了,这还没见过不要家里富裕的,富裕多好啊,如今人人都想巴结黎府,就是黎府沾了点关系的那正好借着风,攀高枝嫁好人家了。

  “这是一辈子的事,过日子奔着长久。”

  媒婆们很快明白过来,顾夫人可是真心实意为这表侄子好,现如今倒是好嫁高枝,可那渝哥儿听说就是个庄稼哥儿,还是做的买卖营生,肯定不如宅子出来的哥儿小姐教养好规矩好。

  尤其哥儿难生产,子嗣不丰,长久后肯定要被埋怨。

  “还未娶妻,屋里头先有人的不要。”黎周周继续说。

  这下媒婆们又能叉出一批了,紧跟着听顾夫人说要家里人仁厚,关系简单,这又是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