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节(2 / 2)


  杜若:“这荒郊野岭的哪来的人。”说着扫了眼马车:“二喜兄弟,这一车都是你置办的?”

  二喜:“这都是姐姐要的东西,这是锄头,斧子,柴刀,这是一些锅瓦瓢盆,照着姐姐说的,没买好的,都是平常老百姓使的,不比府里有些粗。”

  杜若:“粗怕什么,能使唤就成。”指了指那边一包东西:“这是啥?”

  二喜:“这一包是菜籽儿,是这位大伯自己家的,他是山下村子里的铁匠,这些锄头斧子柴刀都是从他那儿买的,知道我要买菜籽儿,说不用买有的是,便从他家里拿了一些。”

  杜若看向那汉子,瞧着有四十多了,五大三粗的,憨实憨实的,一看就是老实人,不禁道:“你是铁匠?你家在山下?”

  那汉子点点头:“我家就住在山下的冯家村,村头哪家就是。”

  杜若愣了愣:“冯家村?原来山下有村落,怎么没见有人上山?”

  二喜:“哪能没村子呢,只是村民都知道这山上是咱们陆府的坟茔地,这片山也是陆家的私产,故此没人上来。”

  杜若心说,这时候的人当真规矩,就算是陆家的私产,也就清明的时候会来祭扫,平常日子也没人看守,上来砍个柴,打个猎物的谁能知道。

  不过,规矩点儿也好,不会有人来打搅,走车的道,只通到坟地边儿上,离着杜若住的茅屋还有十几米的山路,所以车上的东西都得人力搬上去。

  好在有二喜跟冯铁匠在,东西虽多,不一会儿也都搬过去了,杜若让哑婆倒了两碗水给二喜冯铁匠解渴。

  见两人喝了喝水,杜若忽想起一件事:“冯铁匠你哪儿可有捕猎的夹子?”

  冯铁匠愣了愣,摇摇头。

  杜若颇为失望,想这捕猎的夹子不是很普通的东西吗,怎么没有呢。

  二喜道:“姐姐要是想打山上的猎物,得用弓箭,要不回头二喜给姐姐踅摸踅摸。”

  杜若:“你就是踅摸来了,我也不会使唤。”

  冯铁匠:“我家虽没有你说的这个什么夹子,但只要你说个大致的样儿,许我能做出来。”

  杜若眼睛一亮,是啊,自己怎么忘了这茬儿了,这位是铁匠,没有成品可以做啊,想到此,从旁边寻了个柴火棍,捋着记忆在地上画了个大致的样子:“就是这样的,你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冯铁匠看了一会儿:“瞧着倒是不难。”

  第4章 比声音大啊

  杜若:“铁匠大哥您看这么着成不,您回去试试看看,做不出来就算了,要能做出来,工钱料钱都算我的。”

  冯铁匠点点头:“那成,我家去试试,要是能做出来我就给您送上来。”

  杜若:“那就多谢铁匠大哥了。”

  杜若这一句一个铁匠大哥叫的冯铁匠一张黑脸都有些红,一个劲儿摆手说不用谢,杜若暗笑,果然不管什么时候嘴甜点儿就好办事儿。

  二喜从怀来掏出一个钱袋子递给杜若:“姐姐的金簪子金耳坠儿,我瞧着是好东西,若是典到当铺有些可惜,就去首饰铺子里寻了个相熟的兄弟,统共卖了十二两银子,置办姐姐要的这些东西使了一两,这儿还剩下十一两银子,怕姐姐使的不方便,我都换成了散碎的还有一包铜钱,都放在这个袋子里了,姐姐收起来吧。”

  杜若估摸着那两样首饰能当些银子,毕竟是金的做工也过得去,只是没想到这么一大车东西才一两银子,这也太便宜了,却想起自己曾经看过一个讨论古代民生的节目上说,古代人虽是银本位,但老百姓能见着银子的却不多,大多使的是铜钱,就算散碎银子也是富贵人家才使的起,所以一两银子买这么一车生活用品才正常。

  杜若从袋子里拿出一块大些的银子:“这个二喜兄弟拿去吃酒吧,也是姐姐的一点心意。”

  二喜忙道:“这个二喜可不能要。”

  杜若:“二喜兄弟要是不拿着,以后姐姐哪好意思让你跑腿儿呢。”说着不由分说塞给了他。

  二喜也就假意推辞推辞,真金白银的谁不稀罕啊,这一塞到自己手里,也就拿着了:“大管家让小的留在山下的庄子上了,以后我常往山上来跑两趟,姐姐要想买什么东西,就跟小的说,山下村子里要是没有,小的就去镇子,反正也离着不远,来去也就五十里地,小的搭辆车半天就能打个来回。”

  杜若:“你不是在陆府外院当差吗,怎么留这儿了?”

  二喜:“这不快清明了吗,大爷得来上坟,每年大爷一来都要在山下的庄子上住个十天半月的,这边庄子上人少不够使的,大管家这才把小的留了下来,备着大爷来了好使唤呢。”

  杜若点点头:“那你可辛苦了。”

  二喜:“不瞒姐姐,小的倒乐意在庄子上当差,这边儿人少,规矩也没府里大,平常没什么事儿还能四处走走,倒是比在府里当差自在,小的心里盼着大爷一气儿住上半年一年的才好呢。”

  杜若笑了:“自在就好。”

  二喜是个勤快小子,不禁送了东西过来,一听说杜若要种菜,干脆拉着冯铁匠把菜畦都分了出来,菜籽儿种上,水缸都挑满可,还把破棚子上盖了一层稻草,好歹是不漏雨了,干了一通活儿才跟冯铁匠走了。

  杜若四下看了看,别说这地儿还就得收拾,这么稍微一收拾瞧着就有些样儿了,哑婆已经把锅瓦瓢盆都归置到了棚子里,杜若过去简单的做了饭,吃了,去屋里倒腾那匹蓝粗布。

  杜若让二喜买粗布是为了给自己做身合穿的衣裳,哪有穿着绸缎衣裳干活儿的,再说也不舒服,只不过布是买来了,怎么做衣裳却成了难题。

  杜若拿着剪子在布上比划了半天也没敢下剪子,这做衣裳真不是凭想就能干的,万一剪坏了不是糟蹋布吗,目前在自己没找到持续稳妥的进项前,日子还得省着过才行。

  觉得自己没这技能,只得求助哑婆,跟哑婆比划着说了自己想身衣裳,哑婆点点头,接过剪子没几下就裁好了,找出针线,只一下午就成了,褂子掩襟的领口,没有盘扣在侧面用带子系住,下面的裤子有些肥肥大大的,杜若穿上试了试,长短大小正恰好,到院子里对着水盆照了照,吓了一跳。

  虽说杜若心里接受成了别人,可记忆却还停留在上一世自己的样子,蓦然看见一个陌生女孩脸真吓了一跳,过了一回儿才渐渐接受,水盆里映的这张脸就是自己。

  接受了,便仔细看了看,水盆中的女孩年纪不大,瞧着也就十六七的样儿,眉梢眼角尚有些稚嫩,眉眼弯弯,皮肤白皙,虽不是什么绝世大美女也算一枚清秀小佳人,骨架小,人又瘦看起来有些我见犹怜的味道,跟自己前世完全不是一个类型,只有在那一双晶亮的眼睛里才能看出自己的影子,但杜若得承认自己赚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回到十六七的,尤其她还有三十的灵魂。

  杜若记得曾跟闺蜜讨论过,女人什么时候最完美,她们一致认为,如果有十六七的年纪,三十左右的智商情商阅历,便是最完美的了,所以,她这次真是赚了。

  只不过也太瘦了,怪不得没力气呢,杜若琢磨着怎么能在有限的条件内给自己加点儿营养,不止自己还有哑婆,上了年纪,又天天干体力活儿,总吃素可扛不住。

  只是怎么增加营养是个大问题,不过这问题很快便解决了,没过几天,冯铁匠就来了,手里提着杜若说的那个捕猎夹子。

  杜若对冯铁匠的手艺由衷佩服,一个村子里的铁匠,只是随便画了个四不像的样子就能做出如此地道的捕猎夹子,实在厉害,怪不得都说高手在民间呢。

  冯铁匠人虽憨实倒也有些心眼儿,杜若给他钱他不要,吱吱呜呜说了半天,杜若才明白,是想问自己他能不能做这东西卖。

  杜若颇为感慨,还是古代人朴实,这时候便已经有了知识产权的意识,不过人家是老实,自己若是趁机讹诈就不厚道了,再说这山上山下的勉强也算邻居,弄得太市侩了不好,想到此便道:“若是能卖就卖吧,多赚几个钱也能贴补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