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章(1 / 2)





  *

  千里之外,京师皇城中,同样有人欢喜有人愁。

  凤仪宫里,宁皇后整襟端坐,面冷如霜,脚边滚了一地透明晶亮的蜜蜡佛珠,在煌煌灯火照映下,显出缤纷色彩,瑰丽非凡。

  小宫女连忙上前捡拾,却被宁皇后厉声喝退,赶出殿去,“范嬷嬷,你说,皇上这是什么意思?他可是知道那事……”

  所以专指了她娘家妹妹的女儿,让她再不能妄动么?

  不然怎么之前一连数年不见动静,如今却突然下旨赐婚?

  而且还瞒着她,作为皇后,作为皇帝的枕边人,她竟是在消息从幽州传回后才得知。

  “娘娘,那事隐秘,相关之人也早已伏诛,陛下应不知情。”范嬷嬷是宁皇后陪嫁,三十年的心腹,“只是同样的事情可一不可再。”

  宁皇后哼道:“难道眼睁睁看着他白白捡去我多年经营?”

  她是皇后,自然照拂家人,妹婿一家她也没少关照,为的不过是给两个儿子将来多添助力。她娘家兄弟侄子多纨绔,反而永昭侯府一门英杰,也更得她看重,如今竟要一股脑儿便宜给那女人的儿子,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娘娘莫急,依老奴所见,就算成了夫妻,也未必和顺,靖王未必能够借得上永昭侯府势力。再退一步讲,三夫人与二姑娘向来亲近娘娘,二姑娘又是天真烂漫、心无城府的,说不定将来还能充当娘娘眼线,成为娘娘助力也不定。”范嬷嬷轻声劝道。

  宁皇后很快冷静下来,范嬷嬷说得没错,她应做的是重新筹谋,而不是自乱阵脚。

  *

  适逢初一,元和帝照例御幸凤仪宫。

  为韩拓和顾婵赐婚的事情,元和帝确实刻意瞒着皇后,却并非有什么猜忌。

  皇后曾提过有意将姨甥女许给老七,只因两人年纪尚小,所以不曾坐实。若给皇后知道老三有意娶同一个姑娘,皇后未必肯答应。

  这是老三第一次求他……

  几个儿子里,元和帝最喜欢韩拓。因为他的生母,也因为他最像自己。偏偏韩拓自幼丧母,性情冷淡,素来与人不亲近,连他这个父皇都受带累。

  那晚收到老三信件,元和帝心情大好,原来儿子并非不亲近他,有大事时还是愿意向他吐露心声。

  积聚多年、无处安置的父爱一股脑发作出来,元和帝打定主意满足儿子愿望,当即便派人将翰林院学士从被窝里挖出来拟旨,再命梁晨光连夜出城,马不停蹄赶往幽州。

  至于皇后,他会再给老七选个好姑娘,各方面都不比老三媳妇差不就行了。

  到底偏颇了儿子,亏待了妻子,元和帝见到宁皇后时主动提及,“老三的婚事尘埃落定,朕总算放下一桩心事,接下来该给老五和老七选妃,皇后心中可有得宜的人选?”

  宁皇后面带微笑道:“那我可得好好选选,还得跟贵妃妹妹商量一下,回头多选几个给皇上过过眼,让您来决定。”

  五皇子韩哲是贵妃杨氏的儿子,今年十五,比宁皇后的七皇子韩启大两岁,年初刚封了晋王。

  “嗯,孩子们的心意也考虑考虑,毕竟是过一辈子的人,他们也要喜欢才是。”元和帝想了想,又嘱咐道。

  “臣妾晓得了。”宁皇后一壁亲手服侍元和帝更衣,一壁想,难不成你不知道我和启儿我看中璨璨,现在把她给了别人,还谈什么我们的心意。

  但她可不会说出口,皇命难违,元和帝既然已决定,她若表现出丝毫埋怨只会令元和帝不喜,索性表现大方贤惠,“不过臣妾有一事忧心,璨璨能伺候靖王,那是她几世修来的福分,我这个做姨母替她开心。只是,璨璨如今年纪还小,一时不能成婚,靖王身边却不好缺了人服侍,臣妾想着,不如从今年的秀女里选上几个送过去。皇上您意下如何?”

  宁皇后是过来人,想要夫妻离心,最有用的便是分宠。旁人尚且难说,她的妹夫顾景吾从未纳妾,便是因为妹妹不愿,顾婵自幼受母亲影响,在这事上未必看得开。皇家不是寻常人家,就算顾婵将来当上靖王正妃,也不可能阻止皇上为靖王广添姬妾,更何况如今。

  这话元和帝听了甚是受用,他如今一心展现父爱,对有关韩拓的事情非常上心,不出半月,第二道圣旨便送到了幽州。

  ☆、第二十四章 酿多情

  因为顾婵今年只有十三岁,成婚实在太早,元和帝下旨将大婚的时间定在顾婵及笄之后,具体日子由钦天监选出,为元和二十三年的二月初五。

  和圣旨一起到达幽州的还有赐给靖王的两名秀女。

  元和帝计划得非常周到,先由这两名秀女服侍儿子,若能添几个孙子孙女当然最好,太子只大靖王两岁,已经儿女成双,韩拓身边却连个贴心的人都没有。大殷的秀女皆是从平民中选拔,娘家身份低微,元和帝又刻意压制,不给她们封号,自认为这般便不必担心她们入府早占先机,影响王妃将来的地位。待到大婚之后,过一两年时间,再选两个家世好的给靖王做侧妃,也好给王妃做个伴。

  韩拓淡淡扫一眼两位迎风摆柳的美人,微笑赞道:“很好。”吩咐王府里的管事嬷嬷将人带去后院,又道,“这趟辛苦曹公公了。”

  徐高陆捧来红木雕花托盘,盘中整整齐齐码放着四八三十二锭金璨璨、黄澄澄的大元宝。

  今次前来传旨的内侍是梁晨光的干儿子曹德行,他怀揣金元宝喜滋滋的回到京城,向元和帝汇报,“殿下很高兴。”

  元和帝听了合不拢嘴。

  计划初步达成,宁皇后喜不自胜。

  靖王府某处偏远院落里,两位秀女对未来充满憧憬。靖王殿下身份尊贵,青春年少,相貌又那样隽美,两人一心只盼着早日得到宠幸。谁知日升月落,斗转星移,竟再不曾见到靖王容颜。

  *

  不论是作为皇后还是作为姨母,宁皇后都没有理由不对顾婵表示关怀。

  她给未来靖王妃送来一位教养嬷嬷。

  这位简嬷嬷和范嬷嬷一样,都是宁皇后的陪嫁,年纪大了仍未出宫,一直在宁皇后身边伺候,是她最可靠的心腹。

  如今是元和二十一年四月中旬,满打满算,顾婵留在家中做闺女的时间也不够两年了。

  宁氏满心都是不舍,这与她原本的计划相差太多,女儿不止要早嫁,还要远嫁。

  顾景吾在任上只要不犯大错,一定会调回京中,不过时间早晚而已。而女儿做了靖王妃,便要随夫长居幽州,没有圣命甚至不能进京。

  只怕将来一年都未必见得到女儿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