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4节(1 / 2)





  两日后,皇帝召见工部尚书杨时毅并主修圣孝塔的工部营缮所所丞舒阑珊。

  得到消息的阑珊,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激动跟不安。

  她只是异乎寻常的平静。

  从决定留在工部,推翻圣孝塔原先修缮方案,执意要用这样冒险的设计,工部众人以为她哗众取宠,标新立异,阑珊从不理会。

  最初引发阑珊动念的,是那天在营缮所她看记录看的眼花,抬头却见副手捧着一盏灯进来,黑暗中那光芒闪烁,好似佛教壁画上的佛光灿绽。

  她想起计成春曾告诉过她的一件异事,在计成春于南边担任督造的时候,曾于雷雨天气,发现一座高塔上频频有金光放出,场景十分的绚丽神异,当地百姓们跪拜于地,皆说是佛光现世。

  计成春毕竟是营建土木的高手,不太相信是什么神异佛光,他仔细研究后发现,高塔上的塔刹跟别的地方的不同,并没有接地的铜线。

  但是组成塔刹的各个部分造型却也奇特,是黄铜材质,似串在一起的糖葫芦。

  本以为是偶然,但计成春走南闯北,陆续又发现了几件类似之事。

  阑珊记得父亲跟自己说过:“原本殿阁或者塔顶的避雷设施,都要接地,为的是将天雷之力引入地底下,这才不至于伤损屋宇宝塔等,但是这些塔刹反其道行之,为父观察多年,这应该是黄铜的塔顶在接受雷击的时候,将雷电之力蓄积于珠体之内,然后又向天空周遭放出,这相当于塔刹成了一个接纳雷电的容器,所以纵然无铜线接地,也并没有伤及塔身半分。”

  计成春的分析的确不错,身为一个极出色的天才建筑者,虽然眼界目光为当时所囿,可他所得出的理论,却是后世数百年后经过验证的。

  只不过后来计成春自己也想营造一座类似的高塔,却因环境束缚,并没有达成所愿。

  那时候阑珊还是小女孩儿,只是凭着对这些奇异事物的热爱,才死记硬背的记住了一些。

  但是真的着手亲自制造,仍是摸索艰难,且捏了一把汗。

  圣孝塔的成功,仿佛是她冥冥中,代替父亲完成了一个心愿。

  但其实她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

  而今天,就是目的达成的时候。

  在随着杨时毅进宫之前,阑珊看向镇抚司的方向。

  她知道那个人在那里,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圣孝塔佛光现世的时候,在万众仰望的目光中,也有一双迷离灿烂的凤眸,近乎狂喜而欣悦地凝视着那绚丽的万道霞彩。

  舒阑珊的心意,赵世禛看的很清楚。

  作者有话要说:小赵:看媳妇给本王制造的惊喜~谁能比~大家:不敢比不敢比~

  一点小知识,古建高塔的塔刹吸收雷电后放光是真实存在的哦,虽然稀少的很~么么哒,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们~

  第92章

  皇帝在庆德殿内召见了杨时毅跟阑珊两人。

  虽参与工造的工部诸人许多,皇帝点名要见的只有营缮所的舒阑珊。

  这一趟连杨大人都成了陪衬。

  事先杨时毅指点了些面圣时候须注意的事项,阑珊一一铭记在心,小太监通报,向内进了庆德殿,阑珊因未抬头,便只盯着杨时毅的动作,竖起耳朵听着。

  不料见杨时毅人在身前,并没叩拜皇帝,也没出声。

  她心里觉着异样,大胆地略抬头几分,扫见前头龙椅之下,竟是空空如也。

  皇帝不在?

  阑珊发愣,忍不住又看向杨时毅,却见杨大人面色如常,依旧淡定自若。

  正在莫名的时候,却听到在自己侧面、一排紫檀木的阁子后面,有个略显苍凛的声音道:“朕听闻,当初计成春在世的时候,也曾经想要在西北造一座这样的高塔。”

  出声的显然正是皇帝。

  这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阑珊心中惊愕之际,却见杨时毅似侧了侧身子,她忙也跟着脚下动了动,向着那阁子后转过身去。

  据说庆德殿里放着许多皇帝心爱的物件,有古玩珍宝,也有笔墨字画,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令人想也想不到的东西。

  此刻皇帝所站的珍宝格子就是如此,琳琅满目的珍稀玩器摆放在上头,随着皇帝脚步的异动,光影也产生了各种奇妙的变化。

  阑珊因为心有所图,对面圣这种事本来是平静应对,没想到皇帝的出场方式如此不同。

  可突然间,竟叫她莫名想起那天自己去王府,赵世禛也是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自己身后冒了出来。

  真不愧是父子……

  阑珊忙又定神,皇帝说了这句后略停了停,阑珊本以为杨时毅会接上一句。

  没想到杨大人仍是保持缄默。

  杨时毅伺候圣驾多年,对皇帝的心性自然也很是了解。

  果然很快的,只听皇帝继续说道:“只是当时有其他的考量才并未采纳,却想不到时隔多年,朕在京城之中也能看到如此盛景,舒卿竟像是承继了计成春的衣钵啊。”

  随着最后这一句话说完,皇帝的身影总算从格子的前头显了出来。

  皇帝是一身天蓝色的缎子龙袍,头上戴着沉香木的发冠,跟他清癯威严的容貌相得益彰,乍一看不太像是皇帝,倒像是个洞察世事的极为睿智的老者。

  此刻杨时毅才躬身行礼,阑珊也忙跪地。

  皇帝缓步走了过来,脚步在阑珊跟前停了停,才又说道:“难能可贵啊……年纪轻轻的,就有如此见识,如此胆识,外加如此能耐。”

  他又笑着看了一眼旁边的杨时毅:“爱卿的工部的确出了了不得的新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