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9节(2 / 2)


  却见灯光之下,皇帝的脸色淡淡的,眼中却仿佛有追念往昔之意,然后他说道:“当年事发后,容妃一直不肯承认是她主使的,现在是不是也没有改口呢?”

  皇后的心突然有些乱了:“是啊,皇上怎么突然提起这个。”

  她很快知道了原因。

  皇帝嘉许地看了赵世禛一眼,继续道:“荣王大了,又如此得力,朕……实在不忍让他们母子咫尺相隔。”

  赵世禛意识到什么,喉头微动,手不知不觉中也攥紧了。

  皇后那边正不通这话的意思,皇帝却对雨霁说道:“传朕的旨意,即日起让容妃迁出来,就仍旧回她的瑞景殿吧。”

  “皇上?”皇后有些窒息。

  赵世禛的凤眸却在瞬间亮了起来。

  因为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唇止不住地轻颤。

  终于,他深深呼吸,跪倒在地:“儿臣、儿臣多谢父皇!”虽尽力自制,声音仍是多了一抹不为人察觉的哽咽。

  第147章

  雨霁即刻领了旨意,当下也不顾风大雨大,忙把心腹郭公公唤来,命他亲自前去给容妃报喜讯,又飞速地派妥当人去打扫瑞景殿。

  此时皇帝又看着赵世禛道:“你也忙了几天,自打济州回来就没消停过,现在就去看看你母妃吧。”

  赵世禛磕头谢恩,退出了内殿。

  当下殿中只剩下了帝后二人。

  自打皇帝方才说放容妃出来,皇后便没有再说话,虽然殿内灯火通明,她的脸色看着却甚是晦暗。

  皇帝看着她道:“皇后不高兴了?”

  皇后如梦初醒,淡淡地一笑,说道:“既然是皇上的意思,臣妾自然是领旨,哪里敢不高兴呢?只不过……”

  “不过怎么样?”

  皇后忖度道:“只不过虽然这些年容瑾她一直都没有承认,但当初她贴身的女官可都供认不讳,言之凿凿地指认是容瑾指使的自己谋害皇嗣的,皇上如今放了他出来,叫宫内别的妃嫔怎么想,万一再有人觉着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儿无碍,跟着效仿呢?”

  皇帝笑道:“皇后统领六宫,这么多年风平浪静,皇后之能朕是相信的。何况十多年了,假如容妃是给冤枉的,这么多年也够她受得了,另外还有一件——荣王不辞辛劳,鞍前马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他功劳也不小,这么多年为朕跟太子做了多少事儿?你总也该知道。他又是个有孝心的孩子,当时为了容妃差点儿冻死在雪中,就算别的不念,到底顾念这孩子的一片忠孝之心啊。”

  皇后听到他夸奖赵世禛,不禁有些酸溜溜的:“是,荣王是很能干的,容妃有个好儿子。可皇上这般不住口的夸赞他,总不会……觉着他比太子更好吧。”

  皇帝笑道:“怎么无端又扯到太子,朕夸荣王几句,不等于说太子不好,等朕真的开口说太子不好的时候皇后再担心不迟。何况荣王光芒再盛,不过是绝世的明珠,怎么也比不上天上的日月。”

  皇后听前一句的时候还有些紧张,听到最后一句,明白皇帝显然是把荣王比做明珠,而皇帝跟太子却是日月。

  当下才轻轻地叹了口气:“其实臣妾倒不是不愿意放容妃出来,这么多年臣妾想到当初跟她的姊妹情深,也时常惦记,只不过碍于宫规礼法,又觉着她若真做了那种十恶不赦的事情,实在是……心里过不去罢了。如今皇上既然这么说,臣妾索性便也忘了过去,且往前看就是了。”

  赵世禛到了冷宫的时候,郭公公已经先一步向容妃报了喜讯,出来的时候正碰上赵世禛。

  郭公公忙后退一步:“荣王殿下。”

  赵世禛只向着他一点头,便入内而去。

  门是开着的,并没有如平常一样关起来,从门口可以看见正殿内微弱的灯光,闪闪烁烁的,像是幽淡的鬼火。

  赵世禛记得,应该有十六年了,这么多年母妃都住在这阴僻冷暗的院子里,不曾外出一步,也很少见外人。

  想到上次容妃打伤自己时候说的话,赵世禛能够理解母妃心中的怨恨。

  任凭是谁给关了十六年,也绝不会心平气和恍若无事。

  进门的时候,赵世禛看到容妃侧对着自己坐在桌边,安静默然的仿佛在出神。

  近身的宫女站在她身后不远处,却正在偷偷地拭泪,猛然看见赵世禛进来,急忙要上前行礼,却给他制止了。

  宫女看看他,又看看静若雕像的容妃,终于悄悄地退下了。

  赵世禛走到容妃跟前,慢慢地跪了下去,温声道:“母妃。儿子来接您出去了。”

  容妃缓缓地抬起头来,当看见面前的赵世禛的时候,眼泪从容妃的双眼中一涌而出。

  她并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只是无声地流着泪看着赵世禛。

  赵世禛瞧着母亲如此,很想劝她不要哭,但是心头却也酸楚的很。

  终于,他慢慢跪伏了下去:“母妃……”

  容妃缓缓伸手,想要扶他起来似的,手指却只碰在了赵世禛的头顶,她碰了碰荣王的发冠,终于起身将他一把抱住,母子两人难掩心中的悲欣之情,抱头痛哭起来。

  这一夜,各人自然都留在宫中。

  赵世禛跟容妃母子相会的时候,那一边,皇后出了乾清宫后便回到坤宁宫。

  不多时,太子赵元吉便到了。

  元吉还有些忐忑,进内行礼后便道:“母后,父皇是怎么个主意?”

  皇后问道:“太子妃呢?怎么不见她。”

  赵元吉其实要带郑适汝一块儿来的,只是郑适汝是个精细的人,知道他们母子必然有话,自己跟着倒是不便,所以并没有随着。

  元吉便道:“阿汝怕惹母后生气,所以……”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