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章(2 / 2)


  巧芙说的是她八岁,巧茗四岁时候的事情,萧氏自是一听便记起,不由惊讶道:“怎么会梦到这个?还有旁的吗?”

  巧茗虽不知巧芙用意,却还是依着她的思路,讲了几件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又为了显得更真实些,还有只有自己与萧氏知道的小细节也说了。

  “这……这是茗茗托梦么?”萧氏有些不确定。

  “我觉得这不像托梦,”江氏终于能插.进嘴来,“如是托梦,应是五妹妹现身见娘娘的,可娘娘这梦明显是从自身经历的角度展开的,倒像是在回忆从前的事情似的。”

  巧芙等得便是这样一句话,立刻附议道:“可不是么,说不定是五妹妹投胎转世到了娘娘身上也不定。”

  若巧茗是个婴孩,萧氏自是会将巧芙的说法信个十足十,但巧茗的年纪明明比自己早逝的女儿还要大上四五岁,萧氏活了四十几岁,还真没听说可以这般投胎转世的,犹疑不定,便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母亲,你可知道茗妹妹救伽罗受伤昏迷不醒的日子,便是五妹妹离世的日子?之前我只道世事总有巧合,直到听了茗妹妹说的那些梦境,才发现这不是巧合,乃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茗妹妹醒来后忘记了前事,也并非受伤所致,而是她根本就是咱们家的女儿,不是原来那人了。”

  巧芙倒真是应了梁家女儿名字中的那个巧字,不光心思灵巧,还兼巧舌如簧,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倒是让萧氏再反驳不得。

  “可是……你五妹妹她那会儿才十岁,就算现在还活着,也不过十一岁而已,就算过了年再加一岁,顶天也就十二岁……”

  萧氏有惊有喜,心绪激动,便有些词不达意。

  自己的女儿若当真还能活着,不管是投胎转世还是借尸还魂,她都不介意,但想着女儿还是个小孩子,眼前这姑娘却是进幸承宠过,还怀了皇嗣,再不过个把月便要做母亲了,哪个当娘的一时间都恐怕难以接受。

  江氏对巧芙说的话虽然并不全信,但总是看得明白若端妃当真跟没了的嫡妹扯上关系,只会让婆婆开心,便全然附和道:“母亲,不是有句话,叫‘天上一日,世间千年’么?想来五妹妹的魂魄在轮回路上一转,便已长大成人了的,之后能够托身到娘娘身上,那是司命神仙算准了她会得到陛下疼宠,又与咱们家缘分未尽,所以才将她送了回来。”

  萧氏至此哪里还会再有什么怀疑,少不得抱着巧茗又是感慨落泪,又是喜笑颜开的。

  如此热闹了一天,赶回皇宫时已过了戌时,但有韩震在,哪个不要命的敢计较宫门落钥的时间,尽是乖乖放行不必多说。

  *

  初三这天,鹿鸣宫小厨房的新安排便真正启动起来。

  朝廷大休,韩震不必上朝,和巧茗两个每日都睡到辰时三刻才起身,小厨房的人自然也不必日日寅时早起备膳,只要在卯时末开始准备便好。

  且说琵琶昨日陪着巧茗一道出宫去,折腾了整日,自是比平时劳累的,这会儿起身后,免不了呵欠连天,两眼昏沉,便是走路都比平时慢上半拍。

  绿腰和红绡两人甚是乖巧,知道上面派琵琶过来,并非当真为了煮菜,只是为了监督,自是少不得殷勤一番,红绡搬了灯挂椅来请她坐,绿腰则端了一碗乌鸡汤给她,“琵琶姐姐喝碗汤吧,暖身醒神。”

  琵琶不过是个二等宫女,自然不会担心有人害自己,爽快地接过来尝了一口,发现温度正好,既不会烫口,也不会嫌冷,显是绿腰有心吹凉了的,便顺口夸奖了绿腰一句,之后咕嘟咕嘟将整碗汤一饮而尽。

  “味道真好,你是怎么把隔夜汤的鲜味调出来的?”琵琶问道。

  绿腰和红绡已在案板前开始忙活了,绿腰一壁切菜一壁答:“其实算不得什么诀窍,只是加了些橙皮而已。”

  琵琶咂咂嘴,感觉意犹未尽,便站起来想去灶台上舀多一碗,谁知道脚下发软,不知怎地一拐,人不受控制地摔倒,连那青花瓷碗也丢在了地上。

  “琵琶姐姐,小心啊。”绿腰丢了菜刀过来扶她,“你想喝我帮你盛就是了。”

  琵琶十分为刚才的失态尴尬,和气道:“那你们也喝点吧,大家都暖和了做起事情来也快。”

  绿腰扶着她在灯挂椅上坐好,应声到灶台边,先给琵琶盛了满满一碗汤送过去,又依她所言给红绡也盛了一碗,最后才轮到自己。

  琵琶见她懂事、勤快又谦让,不由好感倍生。

  绿腰和红绡跟巧茗阿茸是同一批的宫人,做起饭菜来自然是非常利索的,两刻钟功夫便一人做了四道炒菜,因是早膳自然还有点心类的烧麦与小笼包,皆是放在蒸笼里热着,还有专给巧茗做的红枣粥也在炉上煨了起来,至于韩震要吃的鱼片粥和伽罗点的红豆薏米粥,则是等着尚食局送过来。

  绿腰切着橘皮,准备按照巧茗昨日吩咐过的,再做上一道橘皮红豆沙。

  红绡则在灶台前守着,不时用木勺伸进锅中搅动,娘娘喜欢吃粥喜欢口感濡软的,便是要多多搅动才能达到效果。

  不想搅着搅着,忽然自己肚中也搅动起来。

  红绡捂着肚子,为难地直跺脚。

  “你怎么了?肚子疼?”绿腰发现她的异状,询问道。

  “唉,没事,我忍忍,能行。”红绡答道,“我走了,有什么事你该说不清楚了。”

  她们自然也因为德妃那事受过齐嬷嬷耳提面命的,不单是不能动歪心思,也教导过她们,互相监督,互相作证,不光是为了有事时指证罪人,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红绡和绿腰一起进尚食局,又一起调到鹿鸣宫,多年情谊也不算浅,这会儿也不忘替绿腰着想。

  “能有什么事儿?”绿腰道,“不就去趟茅厕么,你快去快回吧,这粥我帮你看着,琵琶姐姐还在这儿盯着我呢,不怕的。”

  红绡一想也对,便捂着肚子跑了出去。

  她离开得匆忙,完全没有注意到,此时琵琶已经靠着灯挂椅的椅背,闭着双眼睡着了。

  绿腰把陈皮和浸了一夜的红豆沙一起盛在瓦罐里,又兑了水,揭了蒸笼盖子,见烧麦皮色晶莹,显是熟透了,便将用厚厚的棉布巾子垫了手,把一叠五个蒸笼搬了下来,再把那瓦罐换到灶上。

  她既要看顾红豆沙,又要搅动红枣粥,一人管着两摊,倒也不紧不慢,十分从容。

  那粥很快便沸腾起来,绿腰又像之前一样,垫着棉布巾子把锅端了下来,用木勺舀到一掌高的瓷盅里,却没有立刻盖上盅盖保持温度,反而撇了一眼睡得正香,还微微打着轻酣的琵琶,然后迅速地从腰带里掏出一个淡黄色的小纸包,将其中包裹着的药粉倒进了瓷盅里。

  “你在干什么?”一声饱含怒气的质问从门口传来。

  绿腰立刻要将那黄纸藏起,偏生受了惊,手发抖,没能塞回腰带里,却掉在了地上。

  而那在门口质问她的人已经走到了跟前,正是在端妃面前最得脸的阿茸。

  “阿茸姐姐,我……我只是放点调味……”绿腰试图辩解。

  “调味?”阿茸根本不信她,“调味料不是都放在那边瓷罐里,什么时候改了规矩要从你腰带的纸包里拿了?”

  “是娘娘……她昨天从宫外面带回来的。”

  “是么?那咱们去娘娘面前对质,你也别怪我不信你,这事儿关娘娘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半点马虎不得,要是我真的错怪你了,我会向你赔罪的。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