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0节(2 / 2)


  像眼前的她,从呼吸里淡淡的甜,到发梢间浅浅的木调香,于他都是失而复得之感;

  像这个年纪,失去一些人、泯然一些事、翻滚一些红尘,方才领会到,有个补救的余地该多难得。

  顾岐安说,有句老话:三搬一火。

  搬家三次就相当于一场大火烧尽全部过往云烟。而他有限人生里,工作后搬出老宅、离婚后搬出家,再来一次,

  或许就真的无以回头了。

  “无以回头的意思,就是连你也会从我过去的生命里销声匿迹。”

  车一路向北,夜空像匹偌大的孝纱披住憩息的村庄。他说这话的时候,容颜在光影里忽明忽昧,那份真诚,如假包换,“当我预想到这个最坏的结果,并直觉自己不愿它发生,就该醒悟,我得做点什么。”

  比如及时止损于未然。

  梁昭任由他拽着手,半真半笑地反问,“那倘若我不提离婚,不迈出这步的话,你岂不是一辈子都醒悟不能?”

  人啊,失去方才当惜的贱胚子何时能改改?

  “不破不立。”

  顾某人说,这四字诀普适世上许多事,“不离婚,终日困在死局里,我们只会不停地闭循环,难见天日;

  离了,拨雾见晴,死局才能当活局解。”

  那么梁昭又要问了,“婚姻到了分离才能拯救的地步不可悲嘛?”

  “宁肯委曲求全、貌合神离,互相猜忌互相绑架彼此的人生,比离了更可悲。”

  “那怎么知道,再来一遍,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去香港这阵子,梁昭反省这段婚姻,总结出的最大弊端就是,他们皆是不适合被契约型关系捆绑的性格。

  尤其她,连败两场后,她已经不会怨天尤人了,反倒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说白了,轴也好,要强也好,哑炮般内向也罢,无疑都犯了婚姻经营里的大忌,“反之,从这段关系里解除缔结之后,我们再面对彼此的时候,要远比从前轻松也自在得多……

  不是嘛?”

  顾岐安虎口拨过她下颌,指腹在她颊边似有若无地摩挲,“你的意思是,我们不适合结婚?”

  梁昭歪歪头,“嗯,可以这么说罢。”

  才说完,就见某人丢开她下巴,收回手靠上座椅,偏过头去。

  像不耐烦多听,也像生气。总之,肉眼可见的臭脸。

  梁昭转转眼珠子好笑,干脆由他去。

  直到车子快到镇上,前方豁然有光,那假寐之人终于熬不住般地回过头来,于黑暗里窥视她,看她划开车窗濛濛的水汽写了个“厄”字,末尾一笔带些力。

  竖弯钩成竖提,就成了“顾”的左偏旁。

  娟秀笔画洇在潮湿里,浅淡得像随手涂鸦,

  拓在他心下,却重得如同一抹手掌印,一记自在不言中的蹙眉。

  “昭昭。”

  “嗯?”

  “我不会放手的,”他拎着她坐到腿上,“短期内你不想复婚也好,或者,这辈子都这样也罢,都休想再让我放手。”

  梁昭慧黠地弯弯眉眼,“据我所知,顾先生实在不是个有耐力长性的人。”

  无妨,性子不都是磨出来的。有人胸有成竹道:“你试试。”

  *

  次日就到头五,要正式发丧出葬的日子,而梁昭的假期也到头了。最晚下午,必须回港。

  丁教授知情后,忙把刚落脚的她叫去自己房间。

  前婆媳之间有什么好聊的,想也知道,老话重提。

  丁绮雯一路走来多少重身份,教书先生也好,顾家最最贤德的太太也罢,轮到老二和遥遥的事上,只有一个角色:

  母亲,再庸俗不过的母亲。

  子女不幸,罪过也全成她的。说自己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当年轻易托付给老顾,到头来热血凉成了滑稽;

  更不该把一双儿女生到这样的家庭。

  “这么多年了,老二做什么落到他眼里都是不对。你看老爷子去世,他生意场上来了多少人做人情,又有多少应酬安排老二去?”

  全便宜给了老大。顾岐安对此倒无所谓,都是给资本家唱堂会的命,不去也罢。

  但丁教授如何甘心,就当她路走窄了眼皮子浅吧,像老二一味和父亲作死唱反调的性子,她哪天撒手走了,他日子怕不是更难,

  “我现在不替他多谋一些,将来怎么办?”

  梁昭却说,“我相信顾岐安这个年纪与阅历,许多事情他有自己的选择。他大可以脱离父亲活成一个个体,哪怕这辈子都无法与父亲和解。”

  换言之,亲缘关系固然重要,但你实在修补不好,难不成就不活了吗?

  “我现在最最忧虑你要和他复婚的话,孩子这关怎么过?”丁教授诚然地说,我们这个国家,极罕见能有人彻底地与家庭撇清。

  因为根系思想是民族精神的底色。光说老二,他那么憎恨父亲,这么多年也没把事情做绝。她也不希望父子俩真闹到不可开交那步,当真如此,这个家也离散伙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