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章对酒歌(2 / 2)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

  他在唱自己心目中的太平盛世。在那个祥乐的田园世界里,没有凶神恶煞催债的官吏,没有权欲熏心一手遮天的奸宦,更没有忍饥挨饿饿殍遍野的黎民社稷。

  这是他的愿望。

  一弦一歌,竟是这般不约而同的契合,好像她手上所奏的琴音天生与他的对酒歌完美相衬。

  直把在场的人都引入那个他所向往的世界,看见了美好的将来。

  酒歌和罢,阿笙才回过神来,忍不住盯住他俊秀的脸庞,这还是她第一次抛开原先的偏见好好地打量他。

  他的眸子漆黑却很清亮,透着些狡黠与机智,像是对这世间抱有戏谑的态度,又似乎是因为看得太明澈而像个局外人。

  他与如美玉般温润的荀彧气质完全不同,当他正经下来,举手投足间竟有一股浑然天成的霸气与洒脱,让人不由自主地对这个弱冠青年心生敬畏。

  荀彧从位置上起身,走向曹操。他眉目里绽放出前所未有的亮光,整个人像是很激动,阿笙还未见过如此失态的文若,只听得他道:“曹公子对未来盛世之抱负正与彧相投合,‘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此生得遇知己,彧愿与曹公子再饮一杯!”

  “好,文若,来!”

  两人举起酒樽,相视而笑后一饮而尽。

  **

  中午时分,荀彧一个人坐在榻上写字。阿笙自早晨起来便出外闲耍,也不知几时肯回来。

  “禀报公子,门外有一男一女想见公子。”小厮过来通报。

  荀彧示意请进,只见唐季和一个戴着白色纱帽的窈窕女子走进来。

  “唐兄此来,所为何事?”荀彧见是唐季,站起身相迎。

  唐季把腰间的玉佩摘下来,剔透清莹的质地泛着微光,他开口道:“这是公子的父亲当初与唐某亡父缔结儿女婚事的信物,唐某这次回到洛阳是想让荀公子遵守荀唐两家当年的婚约,吾妹早已及笄,公子也年逾弱冠,想公子定会履行承诺吧。”

  当年唐思的父亲唐衡尚在世时,权势熏天,敬仰儒林名门荀氏一族的美名,提出要把自己的幼女唐思和当时也还是个孩童的荀彧结下婚约。荀彧父亲也慕唐衡的势力,以玉佩为信物同意亲事。

  唐季话音刚落,他身侧的女子便摘下头上的纱帽,露出了清丽脱俗的面容,正是唐思。

  她含情脉脉地看了荀彧一眼,浅施一礼:“小妹自小一向爱慕荀公子,能嫁给荀公子实乃三生有幸。”

  荀彧心下却是不愿,他对唐思从无那般念想,从前虽总是会不厌其烦解答她读书时的疑惑,也不过是在尽知无不言的本分。但荀家世代守信,他不敢随意推脱,沉思了会儿才道:“此事唐突不得,还应从长计议。”

  这时,却听得荀爽司空的声音突然响起,带有身为长者特有的威毅有力,不容反驳:“贤侄不必推迟,这桩婚事乃汝父一力促成,为叔自当为你主婚。”

  唐思心下松了一口气,有了荀爽的支持,这桩婚事必能成功。她悄悄地窥视荀彧的反应,见他脸上没有任何神色,沉默地点了点头。

  她当即暗喜,忖道果然荀彧对她还是有感情的。

  待两人走后,荀爽看向始终不发一言的侄子,招招手把他叫至面前。

  他叹口气,道:“吾知贤侄必是不情愿娶那家女子为妇。想那唐衡生前虽是皇帝重臣,终究不过是个宦官常侍,焉能与我荀氏相比。”

  荀爽端起茶碗喝了口水,接着道:“虽说与宦官结亲影响你的出仕,但有为叔在朝,你也不必担忧。你是我们荀门一族最明事理知分寸的子辈,必知道我们家族声誉是多么重要。”

  听得叔父语重心长地把一番话说完,荀彧知道这亲已经是非结不成,由不得自己愿不愿意,出身荀氏,这条命自生下来起就注定和家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他低下头,跪地朝叔父拜道:“小侄自是明白利害,敢不从父亲与叔父之命。”

  声音不着悲喜,听不清任何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