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克夫小夫郎第79节(1 / 2)





  齐家的遗产,岑越确实需要。

  齐家如今年纪最大的就是齐盛,齐宏也在,齐盛说:“既是三弟丧事办完了,之后的事情该说清了。”

  杜氏眼睛都亮了。

  “先进院子说话。”齐盛说罢转身先回屋了。

  齐大伯家院子盖的像镇上两进院子,不过旁边多了个打谷场,这个是有另一道门敞开的,要是农忙时,村里人来这儿不要钱使农具,晾晒谷子,包括村里办红白喜事的桌椅碗筷,都是齐家的,要用时免费用,不过损坏了那得赔。

  村民谁家不办个事?因此齐家在桃源乡很有名声,都是好名声。

  “都进来吧,旁人就退外头听。”齐盛说。

  杜氏拉着儿子率先跟上,岑越齐少扉也近了厅,齐宏在,剩下的小辈同辈都在门外候着。

  “三弟遗属拿来。”

  齐宏早拿着了,贴身装着,是个信封。齐盛问齐少修,“会识字吧?”

  齐少修点点头。杜氏急了,拽了下儿子手。

  齐盛看在眼底便说:“你信不过你儿子,那你自己请个识文断字的,我们兄弟不着急念——”

  “信的过,我只是怕有些字,少修不认识。”杜氏讪讪解释。

  齐宏怼了句:“少修读了这么多年学堂了,要是连个字都不认识,那确实是不上进,让人笑话了。”说完也不提这个,把信封拆开,读了起来。

  齐盛是不识字的,齐宏被他爹逼着学了些,只看个信,写起来乱糟糟的,三兄弟里,齐老爷是会读会写还能看账本,没法子,谁让齐盛年纪最大,吃了亏了。

  此时齐宏声音传了开来,一句一句,杜氏听得脸发白,喊了声:“我不信!老爷怎么会把两间药铺都让岑越管,他一个小夫郎,年纪轻轻的,凭什么管药铺。”

  还是两间!

  “我是齐家,是老爷娶进门的夫人,怎么着也是由我来的。”

  齐宏被打断读信,先说:“你是怎么进门的,我们兄弟还是知道的。”

  杜氏是外室,后来成妾,是自己从后门走进来的,马车拉着东西,也不可能送人到齐家后宅,到了后门就停下,由着李婆子扶着,自己下马车,一身粉衣走了进来。

  “说正事,三弟去了,多少尊重几分,过去事不提了。”齐盛说二弟。

  杜氏已经脸白,攥着手心。

  这俩兄弟,一个白脸,一个黑脸,呸他们的,全是给岑越铺路,也不知道岑越给灌了什么迷魂汤,连着老爷也不管不顾少修了,少修也是他的亲儿子啊……

  杜氏齐少修都以为,齐家家产全让岑越拿捏了,一个个恨得不成,面上带了一些,反倒是岑越不为所动,他知道齐老爷不会全给他的,还有个‘但是’、‘以后’在呢。

  果然,齐宏继续读下去,“……以后齐少修大了,兄弟两人要分家,两兄弟各得一间药铺,没分家之前过去药铺赚的银钱,全归齐少修,前提是过去杜氏不得插手管家、铺子营生……”

  “桃花乡的三十亩田,连着一桩院子归齐少修、杜氏,镇上宅子归齐少扉岑越。”

  岑越:……呵呵呵,就知道让他给杜氏母子白打工。

  这信应该是早了,齐老爷还没煽齐少修耳光之前下的遗嘱吧。

  作者有话要说:

  齐少扉日记17:哇的哭了,掉眼泪~~~

  第49章 青牛镇49

  “不行!”

  杜氏先第一个跳出来的,神色愤愤又紧张,张口就是:“由着岑越管家管铺子营生,我不插手,他一个人背着我们谁知道怎么扒拉银钱往自己腰包去?”

  “老爷疼爱少修,少修如今十一岁,等到十八九分家还得七八年,这两间铺子里头岑越管账营生,他说亏了就亏了,他说赚了就赚了,赚多赚少,谁知道?”

  “家里都他管家,那还有我们母子活路没?”

  杜氏这是以己度人,要是她放在岑越位置上,肯定是变着法子掏齐家,或是补贴娘家,或是管家时狠狠磋磨刻薄齐少扉岑越,要么做假账,到头来一推二五六就说没赚钱,对方能拿她如何了?

  所以她觉得岑越也会这般做,这般对她们母子,自是不肯了。

  却不知,岑越压根就不想给这对母子白打工,也不稀罕所谓的齐家管家权。

  是了,杜氏还很在意管家权,这代表着是正室夫人。

  不过这会杜氏反对了,岑越心里有了几分思量,面上装了装,说:“母亲这话说的,像是我和阿扉之前不孝顺不敬重您似得?我自打嫁进齐家来,是样样件件听话的。”

  杜氏呸了声,却说不出一二反驳的话。

  两位伯伯一看一听,齐盛是皱眉,齐宏则说:“父慈子孝,换成母亲也是一样,你慈爱了,他孝顺,这都是互相的。”

  不过看杜氏这刁蛮样,是慈爱不了了,不然怎么教出齐少修这样的儿子来,竟然下脚绊倒怀孕的姨娘。

  “我不服,我们娘俩肯定不答应。”杜氏说完,一副要哭,“这落到岑越手上了,我们娘俩还有好日子过吗?”

  岑越装委屈,不说话。

  齐大伯烦了,喝了声杜氏,让弟弟继续读完。齐宏说:“也没多少了,还有一道,说是俩姨娘的,程姨娘要是生了男孩,镇上小院给两位姨娘,每年铺子营收,两个哥哥都要给三成给弟弟。”

  “要是女娃娃,那就是给备一百两嫁妆。”

  “这些前提都是岑越当家管家管理铺子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