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6节(2 / 2)


  许福苦笑:“不错,给沈公来信之人,正是赵群玉的门生,名叫谢维安。此人当时在朝中兵部任职,是赵群玉的铁杆拥趸,他的书信,基本可以认为是赵群玉的意思。谢维安在信上说,左相已经与公主有所联络,柔然那边正在内乱,无暇东顾。只要沈源肯出兵,朝廷那边,左相会负责调派粮草供给后勤,等到大军打入柔然,柔然那边也会里应外合,一举荡平王庭。”

  公主奇怪:“当时朝廷动荡,出兵的可能性很小,沈源为何仅凭谢维安几封书信就相信他了?堂堂秦州刺史,连这点警觉都没有么?”

  许福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劝他的,但他说,边陲苦柔然久矣,好不容易遇上柔然内讧,就算长安那边的人别有目的,只要能让他出兵,说不定就有机会。他不求彻底歼灭柔然人,只要能有一两场胜仗,就可以压制柔然的气焰,以图来日。否则朝廷迟迟不敢出兵,再拖下去此消彼长,等柔然缓过气,能从中脱颖而出的,说不定是个比旧汗还要凶狠的新汗,届时举兵来犯,而这边士气消沉,必然更加棘手。所以沈公说,就算谢维安只是在糊弄他,只要有一线机会,他也想抓住,生米煮成熟饭。”

  公主:“所以我的信,也是谢维安以沈源的口吻伪造的?”

  许福:“殿下这封信上的字迹,与我们收到的那几封信是一样的。”

  公主:“那几封信,还在你手里吗?”

  许福羞愧道:“沈公出事前,让我带着东西先走一步,这些年沈公的事情一直没有消息,朝廷也没有为他平反的意思,我见赵群玉依旧高居庙堂之上,也知道此事难办,渐渐没了希望。为免信件不慎遗失或落入他人之手,我就将其它几封都烧了,只留下一封随身携带。前阵子杨家出事,杨郎君和当家娘子都卷入杀人案,我怕事情闹大了夜长梦多,那唯一的一封信被搜出来更是麻烦,还会给杨家惹祸,我就偷偷把那封信也烧了。”

  也就是说,死无对证了。

  陆惟也叹了口气。

  “你继续说。”

  “是,”许福定了定神,“当时谢维安说,他们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只要我们出兵即可。沈公权衡再三,认为以一己安危去冒险,却能换得长久太平,很是值得,便开始调集兵马,准备趁着柔然那边内讧,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现在看来,谢维安的说辞自然是假的。

  公主根本就没有跟赵群玉联系过,赵群玉那边也并未让朝廷提供支持。

  反倒是沈源出兵之事走漏风声,半路就遭到柔然人伏击,差点回不来。

  沈源以为赵群玉大权在握,能为自己兜底,结果旧皇驾崩,新皇登基,刚刚即位的永和帝听说沈源自作主张,当然极为愤怒,认为是给自己这位新帝的下马威,当即就命人将沈源拘拿回京审问。

  而沈源在遭遇埋伏,捡回一条命之后,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陷阱。

  赵群玉和谢维安,根本就不是要打柔然,而是要沈源死。

  “沈公说,他自知为人倨傲,脾性急躁,平日亲朋好友也寥寥无几,唯独我跟了他几年,不离不弃,他不想连累我,让我带着书信和财物先走,一来也是留个证据,二来若是以后有机会,他想让我回他老家一趟,将财物拿出一部分给沈小郎君,以便他日后生活所用。”

  许福满脸黯然愧疚,他的背都垮了下去,短短一番话让他苍老了许多。

  “沈公出事后,我一直辗转躲藏,生怕那些人找上我,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有机会去了沈公老家,结果被告知沈小郎君早就死了……是我对不住沈公,最后连那几封书信也没保住!”

  求生是人的本能,许福固然没有背叛沈源,也做不到像沈源那样,他只能一点点丢掉沈源当年交代给他的东西,谨小慎微地苟活着。

  “沈公他,没有与柔然人勾结,他只是不想放过这个机会。若是沈公轻信人言,贸然出兵有罪,那写信谎称情报,蛊惑他出兵的人,是不是也应该治罪?!我知道我人微言轻,起不了什么作用,朝廷迟迟不管此事,我也早就死了心,如今二位前来,是不是事情有了变化?”

  许福有些期待地看着两人。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公主和陆惟没有点头。

  “我的确在调查此案。”陆惟道,“我们本以为找到你,就可以找到关键证据,但现在看来,案子既算结了,也算没结。”

  结了是因为他对赵群玉的猜测,在许福这里得到了证实。

  没结是因为信件全被许福销毁了,所有证据都没有了。

  既然没有证据,就不能证明赵群玉是陷害沈源的人。

  话说回来,那几封信,不管是不是谢维安亲手写的,赵群玉都可以将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许福沉默不语。

  他是趋利避害,苟且偷生,辜负了沈源的信任,可他也没法理直气壮说出来,歉疚终归沉甸甸压在心头。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选择,他有许多理由和借口,但他还是逃不过良心的谴责。

  “赵群玉为什么要陷害沈源?”公主打破了沉默,“你从前在沈源身边,是否听说过他们不和?”

  许福摇头:“不曾听过,若是不和,谢维安写信过来,沈公也就不会相信了。沈公当时认为赵群玉有拥立之功,又是三朝元老,他若是愿意支持讨伐柔然,那朝廷方面的阻力肯定有他挡着,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陆惟道:“如果沈源和赵群玉没有私仇,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沈源的存在妨碍了他,或者沈源的提议,让赵群玉感觉到威胁。”

  被他一提醒,许福如梦初醒:“我想起来了!先帝在时,沈公曾经上过三道奏疏,阐述攻打柔然的必要,当时奏疏都被压了下来,现在回过头想,可能根本就没到御前!”

  陆惟摇头道:“赵群玉不希望沈源去打柔然,压着奏疏就是了,沈源没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可能贸然出兵的,赵群玉没有必要特地想办法去对付他。”

  这其中,应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关键点。

  所以,时隔一日,陆惟来见周逢春了。

  在说出赵群玉的名字之后,他就静静看着周逢春,等对方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但周逢春只是惊愕,而后苦笑。

  “看来陆郎君已经从别处都知道了,我原还以为这是我能谈的条件!”

  陆惟:“但我不知道赵群玉为何要置沈源于死地,你若知道,我可以与你谈条件。”

  周逢春沉默片刻:“我很想现编一个理由,但陆郎君聪明绝顶,肯定能听出真伪。所以我只能实话实说,我不知道,我毕竟不是你们北朝朝中的人。”

  陆惟点点头:“那我就没什么要从你身上知道的了。”

  “等等!”周逢春彻底慌了,“我还知道一些别的东西,你想知道南朝最近的动向吗,还有这次方良何忡起事,南朝那边也有人与他们互通有无,是数珍会居中联络的,我知道一些内情!你想知道的话,我都可以说,只要你放我一条生路!”

  陆惟已经走到门口了,听见他的话,又停住脚步,转过头。

  周逢春暗暗松了口气。

  但对方接下来的话,却令他惊悚而又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