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第127节(2 / 2)


  “二牛娘,你去灶房拿个盆把虾给捞出来过过水。”大舅母开始分配活计,“老大媳妇去另外拿个桶来捞些鲫鱼出来,把内脏和鳃都掏了,仔细拾掇干净。”

  “好。”吴招娣和方秋燕都是手脚麻利的人,得了安排立马去做。

  倒是赵素芬在灶房里听见,扬声道:“大虎说晚间煮酸菜辣子水煮鱼吃,这又是炸又是煮会不会太多啦,要不今儿留两条大鱼喂着,能留到三十那日最好,过年的桌上可少不得鱼呢。”

  大舅母便走到大外甥他们屋外,扯着嗓子问道:“大虎,你娘说留两条大鱼养着,今晚咱少煮两条成不?我瞧着够吃啦,不少东西呢。”

  “您看着办就成。”卫大虎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好。”见满仓端着泡脚盆从灶房出来,她笑着道:“满仓把洗脚水都端过来了,赶紧出来泡个脚去去凉气。”

  屋内的桃花听罢,伸出手在他腰上拰了一下,瞪他:“还唬我说没下水,真当我傻不成,你站在岸上能抓着活鱼?”

  卫大虎嘿嘿笑了两声,伸手捏了把她的脸蛋子,是感觉瘦了些:“我不怕冷,也就爹今年还给我买了套过冬的衣裳,往年我穿单衣也没觉得多冷。好了好了,别拧着眉心了,当心老得快。”

  这话桃花就更不爱听了,卫大虎抱着媳妇哄了又哄,低声道:“捉了好些鱼虾,你敞开吃就是,别舍不得,更不能把自个饿瘦,瞧脸上都没多少肉了。”

  “是担心我饿着自己,还是担心我饿着娃?”桃花故意为难他。

  “都担心啊。”卫大虎诚实得很,捧着她脸蛋一阵揉搓,“好桃花,怀孕生娃我都帮不了你,别的事儿你可万不能再忍着,你想吃啥就和我说,小酥鱼,还是酸果子,无论啥时候想都吃都和我说,我给你弄来。你不能饿着,娃也不能饿着,你们娘俩我都一样心疼。”

  桃花望着他,突然歪头咬了咬他的手指头。她不是想和娃比谁重要,她就是想听他说这些话,她听着心里舒坦,哪儿哪儿都高兴。

  夫妻俩在屋里黏糊了会儿,出来时,卫老头和满仓已经泡上了,老大一个洗脚盆放在屋檐下,一老一少一人坐一边儿,卫大虎拎了张凳子挤在中间,踢掉草鞋,一双大脚横插其中。

  招娣和大嫂在院子里杀鱼,桃花过去瞅了眼,撩起袖子想帮忙,被她俩赶走:“去去去,鱼腥味儿重的很,闲得慌就去灶房烧火。”

  桃花还想争取一下:“大舅母在烧火,用不着我。”

  “那你去找大丫说话,顺道看着点小丫就成,反正家里活儿用不着你。”方秋燕自个说着都笑了,“小丫和她表姑还挺有缘分,一个叫大丫,一个叫小丫,听名字还以为她们是姐妹呢。”

  “就是啊,三石都跟着他大哥二哥起名,咋三花没跟着大丫起?”吴招娣老早就想问了。

  “咋没跟着?”方秋燕说起这事儿就笑得不成,“听娘说,她还怀着三花时就把名儿都取好了,叫二丫,跟着她大丫姐叫。结果这丫头不乐意啊,一听人叫她二丫就扯着娃子哇哇大哭,叫一回哭一回,把家里大人都吓着了,后头没得法子就给她改了个名儿,叫三花。”

  桃花舀了瓢水帮着冲洗挤出内脏的鱼,没想到还有这岔,笑道:“可别说,三花这名儿是比二丫好听些。”

  在灶房里的大舅母插话道:“你二舅那个讨嫌鬼,三花小时候就属他逗得最欢,明晓得人家不乐意听,他非叫她二丫。你们是不晓得,三花那丫头可记仇,有两年不和她二叔说话,她二叔拿糖葫芦哄都没用,独自生闷气……后头咋被哄好的我至今也不晓得,就有一天突然就和她二叔和好了,二叔二叔叫得可欢。”

  三花刚从林子里回来就听见娘在说她小时候的趣事,顿时羞得直跺脚:“娘!”

  “行行行,娘不说了,你就当没听见,可不准偷摸记仇好几年不理娘。”大舅母故意说逗趣话,把满院子人乐得不成。

  满仓也笑,扭头瞅了眼三花姐,倒是没看出她是这般性子?

  瞧着柔弱没啥脾气,原来喜欢记仇呐?

  第162章 162

  ◎祭灶◎

  午饭随便吃了些, 下午便忙活着准备祭品。

  祭灶是大事儿,家家户户都重视,便说这灶王爷画像, 当初往山里搬家当时,连夏日穿的衣裳都是第二回 担的,而头一趟除了拿最紧要的粮食和过冬被褥外,剩下的就是灶王爷的画像,门神、红纸、香烛纸钱、春联等物品。

  这些玩意儿平日里许是用不着, 但都金贵着呢,尤其是带了字的物什, 大河村连个童生都没有,虽说过年讲究个辞旧迎新,啥都用新的才好,可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就一张用旧了的春联,缺了角、字模糊了都能将就使个好几回。

  不过也就是贫穷的泥腿子才会这么干, 且这所谓的春联只是简简单单的新春祝语, 只有字,上头是没画生肖的,如此虽不讲究,但也算不得惹了避讳。

  就好比去年的春联上画了个兔子,今乃龙年,你贴个旧物,龙神大人不得生气呐?

  大舅母翻找出香烛纸钱和灶王爷画像, 顺道把去年的春联拿了出来, 就这三张祝语便花了她足足二十五个铜板, 上联十个铜板, 下联十个铜板,横批五个铜板,老贵了!

  这么个贵价物,去年就贴了十来日,大年一过她便揭了下来好生收着,就等着今年继续使。

  “当初那书生还想给我上头画个生肖,你娘我聪明,及时给拦住了,就叫他写了字,别的一笔都不要添。”大舅母得意洋洋看着儿媳,“人人都崇尚读书人,我自也敬佩,但是读书人穷啊,不是穷一个,而是穷一家,好些人从总角年岁读到白发苍苍,整个家当都填了进去,到头来也才是个童生。老童生老童生,外人都这般叫,功名没考取一个,还那啥不勤谷子不分,田里活儿干不了,吃个饭要人端手里,简直就是个活老爷……他们啊,性子还傲,明明赚着写春联的钱,偏生还觉得污了手般,嫌弃得很呢,好似吃上这碗饭伤了他们读书人的面子。”

  大舅母说着都想翻白眼,大河村没有童生,隔壁村有一个,他家这春联就是那老头写的,要价贵不说,还很是嫌弃上门求字的泥腿子,他们花钱讨个过年喜庆,红纸都是自带的,他就写几个字,还很是喜欢拿乔。

  “那老童生很是鸡贼,喜欢在春联上画生肖,画得丑不提,他心眼子多,只要画了生肖的春联就只能用一年,这般明年还得去找他求字。”

  方秋燕一路听娘念叨到灶房,赵婶儿她们都准备好了,灶台上收拾得干干净净,此时已近黄昏,时辰正好。

  在灶台上贴上灶王爷画像,装在盘子里的贡品都摆好了,一盘子麦芽糖,一盘蒸鱼,一盘豆子,一盘饺子,一刀煮好猪肉,一碗酒。本该有水果,但这会儿一时半刻找不着,只得作罢。

  贡糖是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吃点甜的给玉皇大帝说说他们家的好话,保佑他们家来年阖家欢乐,幸福美满;鱼和猪肉则算三牲之一;豆子是给灶王爷的坐骑吃的;饺子则是常贡品之一;而酒也有说法,有些人家担心灶王爷喝醉了上天说胡话,故而不贡酒。而有些人家则故意给灶王爷灌酒,喝醉的神才好说话嘛,多吹吹耳旁风,指望他老人家多说好话。

  一截白萝卜上插着三根香烛,点上蜡烛,大舅母代替全家祭拜灶王爷。

  就祭拜的人也有说法,习俗的说法是只能男子祭拜,女子不成。但他们家不信这个,灶头活计都是女子家在做,凭啥她们不能祭拜啊?就得她们祭拜才心诚,男子家懂个啥,饭都煮不熟!

  大舅母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对着灶王爷的画面虔诚地磕了三个头,和他老人家唠嗑:“今年外头糟了难,我们全家都搬到山里来了,好些东西准备不妥当,您多担待,明年定给补上。今年这麦芽糖是黄婆子母女给您准备的,鱼是我大外甥大冷天去溪里现捞的,猪肉是林老头自个喂的猪,豆子是二牛他们两口子带进山的,酒是下午老二特意使银钱给我那妹夫买了一碗,算是他家孝敬您的……一家子都有心,您都亲眼瞅见了,来年可一定要继续保佑我们一大家子,大人小娃,还有肚子里还未出生的奶娃子们,可一个都不要落下,都要好生保佑啊。”

  桃花她们站在身后连声儿都不敢发,屏气凝神听着。

  唠完,大舅母正了脸色,叩拜道:“请灶王爷保佑我们一家来年事事顺利,灾祸远离。保佑家中的两个孕妇一切安好,平安生子。保佑娃子们不生病,健康长大。”

  灶房里挤不下这么多人,卫大虎他们这些汉子站在外头,抱着难得乖巧的娃子们安静听着。

  以往每年这日都会祭拜灶神,年年都来一遭,再是习俗,次数多了就和扛锄头下地一样,当成个必须要干的事儿去做,老实说心里头其实没啥感觉,祭拜也是图个心安。

  可今年不同,许是外头正在打仗,世道不安稳便尤其渴望安定的生活,他们头一次希望灶王爷显灵,也不求个啥富贵日子,就希望一家子平平安安就成。

  卫大虎稍微贪心一些,希望桃花怀孕别遭罪,生娃子也别遭罪,一切都顺顺利利的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