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一姐还是小学鸡第104节(1 / 2)





  待到米饭和上炒香过的胡萝卜丁和咸肉丁,再拌上酱油,婆奶奶尝尝味道,又在里面加了盐,馅料就算调好了。

  所有人赶紧洗手,开始包烧卖。

  刚上手时,大家都别扭的很,怎么包也不对。但包了几个之后,虞凯开口了:“这个比包饺子简单。”

  杨桃戳穿他:“因为烧卖包出来大,你觉得省事吧。”

  包了一蒸笼烧卖,孩子们便催促婆奶奶赶紧蒸。

  婆奶奶也不晓得该蒸多少时间。她才不相信书上说的呢。她跟着电视机上的厨师学做新菜,哎哟,那一点点时间,菜根本都没熟。

  于是她把这烧卖当成南瓜饼蒸,蒸够了时间,才打开锅盖。

  江海潮几个早就迫不及待地围上去了,都想第一时间尝尝烧卖的味道。

  虞凯急吼吼的,抓到手里就一口咬下,结果烫的自己直吐舌头。

  三姐妹可比他矜持多了,都是拿筷子夹着,鼓起腮帮不停地吹气,直到差不多凉了才咬。

  嗯,虽然都是用东西包着米蒸的,但咸肉烧卖的味道和粽子真的不一样,完全两个风格。

  加在里面的咸肉肥的多瘦的少,上锅一蒸,油全泡到饭里了,咬在嘴中的米饭便油汪汪的,润的很,咀嚼起来,特别的香。

  难怪妈妈说她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猪油拌饭。

  当时她们姐妹三个还觉得奇怪,猪油拌饭有什么好吃的?真要吃肉的话,当然是瘦肉更好吃了。

  现在看来,是她们想差了,油汪汪的饭可真香。

  虞凯却皱眉毛:“不对,这个跟我在城里吃的烧卖不一样,不是那个味道。”

  杨桃急了:“奶奶就是按照书上写的方法做的呀。”

  “米不对,饭是散的。人家店里卖的烧卖饭是拢在一起的。”

  那真没辙,他们平常吃的是梗稻米,虽然不像杂交道一样根本粘不起来,但比起糯米可差远了。

  看样子他们还得买糯米。

  婆奶奶心痛,种糯米的人少,糯米稻的产量也远比不上梗稻,所以糯米价格比大米可贵不少。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要挣钱总归得花钱。

  婆奶奶拿碗装剩下的烧卖,准备还蒸笼时一并给食堂的人带过去。既然答应了让人家尝尝,那即便味道欠佳,也不好食言。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跑一趟村里,好歹借点糯米回来包烧卖。

  江海潮刚接过碗,还没抬脚出门,学校后门方向传来脚步声。

  她赶紧扬高声音笑:“好了好了,马上拿过来。老师,你来尝尝我们的烧卖。”

  然而进门的人并不是学校食堂的师傅,而是家公爷爷。

  他皱着眉毛看几个小孩:“你们怎么还不回家?作业写了没有?”

  几人这才想起来,糟糕,放学后他们一直忙到现在,真没来得及写作业。

  江海潮赶紧把手里端着的烧卖递上去:“家公爷你尝尝看,我们都觉得这个烧卖里面的米还是得换成糯米,不然粘不起来。”

  筷子都送到他手上了,家公爷爷只好吃了一只烧卖,等放下筷子,他轻描淡写道:“不用糯米也没事,在里面加点面粉吧。”

  四个小孩都傻眼了。在大米里面放面粉,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煮出来还能吃吗?腊八粥里面连葡萄干都能放,也没看谁加面粉啊。

  婆奶奶却恍然大悟:“那我放两勺面粉试试看。”说着她还怼几个大惊小怪的孩子,“那个讲煮粥的时候不能放面粉啊,多的是放的人呢。”

  公社搞大食堂那会儿,刚开始两顿干一顿稀,到后面三顿全是稀的,再后来稀的可以照人脸。

  上面来检查不好看,底下社员也有意见。

  食堂煮好了粥就在里面加面粉。面粉碰到水发粘啊,黏糊糊的,粥看起来就稠了。

  四人瞪眼睛,难以置信,这不是骗人吗?糊弄鬼哦。

  婆奶奶语重心长:“现在晓得你们是钻在糖罐子里长大了吧?哪里吃过苦?还不知道要珍惜。都赖在这儿干嘛?赶紧回家写作业去。”

  又来了,三句话不离忆苦思甜,紧接着就是好好学习。

  他们从小到大,耳朵都听的生茧子了。现在也只能赶紧落荒而逃。

  跑到大街上时,杨桃才说出了自己心中隐隐绰绰的怀疑:“爷爷奶奶是不是就是单纯想赶我们走?”

  没错,不然为什么好好的又说这种话。

  江海潮看了也街上店铺墙上挂的钟,吓了一跳:“都这个点儿了,赶紧的,再不回家来不及了。”

  他们要离开大街进村的时候,从学校那条路方向蹿了辆小车过来。

  四人转过头,好奇地看了一眼。现在湖港镇上的小汽车很少,找到每次有小轿车经过,大家都跟抬头看天上的飞机一样,不由自主地停下来目送。

  尤其这个点儿,天都黑透了,怎么还有小轿车啊?

  不过他们还急着回家呢,疑惑也只是一闪而过。

  等进了家门,看到堂屋里的人。他们更是把小轿车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奇怪:“呀,龙龙,你还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