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第431节(2 / 2)


  秋闱过后一个月。

  宁平府县来了信,皆是喜报。

  王元、顾晨、黎健安皆是中了举人,其中王元名次最前,而黎康冬、顾阳则是春时中了秀才。信中所言,族学中还有两村、其他村的孩子考上童生、秀才都有,得了好名次后,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皆是对黎家感激不尽。

  也是到了年末时,昭州千里迢迢送来了信。

  黎照曦接到的,一看当即拿着信到了正院找阿爹,说:“阿爹,庆恩郎溪还有十七几个都考上举人了,他们已经动身来京里了,还有安安,安安考中了秀才……”

  “阿爹,你看。”

  黎周周看着信件,见福宝脸上都是替小伙伴高兴庆贺的喜色,并无其他,只是他当阿爹的难受,看了信,说:“他们真是厉害。”

  “可不是嘛,说好五年之约,多了一年,我不跟他们生气。”黎照曦笑眯眯说:“谁让我是他们老大呢。”

  “阿爹,等他们到了,住我院子可以吗?”

  “可以。”黎周周答应的干脆。

  光武七年春,各地方举子进京,今年这届比往届赶路要顺当快许多。

  “从家里出来,到了府县大路一下子快了不少。”

  “家中人送我,听我说过水泥路还不信,这次是信了,说路好,就没见过这样的路。”

  “谁不是呢。”

  “这水泥路又叫昭州路,听说是昭州传过来的,要是再配上昭州轮胎,那才好走。”

  “刘兄你这是只听了一半,听说在昭州当地人将有轮胎的车厢称为高升厢,谁家有孩子定要坐一坐,以求未来科举官运亨通,就是因为这轮胎是顾阁老琢磨出来的。”

  “还有这水泥路也唤平步路,也是此理。”

  这般说着,有人便玩笑说:“那要走一走了。”

  “不急,到了京中在下马车走一走这平步路。”不求同顾阁老一般,只求一路高升能进翰林,而后再进内阁,做了阁老的下属。

  有人听闻此,便感叹:“肥田法、平步路、震天炸、高升轮胎,件件都是顾阁老琢磨出来的,有言说圣上乃真龙天子,而顾阁老便是能臣贤臣,派来辅佐真龙的,以助大历开辟盛世。”

  震天炸就是打败蕃国茴国的武器,听说用时可地动山摇,炸声连连。

  这一年,黎照曦十九岁。

  京中有名的大哥儿——没人敢称老这个字。因为之前有人用这字叫过,定安伯先教训了一通。

  定安伯二十三,黎照曦十九。

  此前京里一直传言,说长泰公主属意黎府哥儿,想聘为儿媳,只是后来安定伯去打仗了,回来后封了伯,搬出了公主府,另有府邸,看着像是同林家分家不搭边似得,还惹来京中蜚语流言,有些指定安伯不孝,后来被长泰公主给找了由头扫了颜面。

  长泰公主护儿子,这也是林家私事,自此定安伯不孝这话没人说了,只是改换成定安伯娶妻这事,那时定安伯年岁已经大了,也该议亲,说起来,自然想到黎府哥儿了。

  众人都等着定安伯去黎府下聘,不然以黎府哥儿的年岁,早几年就有人去问问了——有自觉高攀不上不好和公主府竞争的,自然也有想捡漏的,万一呢?万一黎府哥儿真愿意下嫁呢?

  再矜贵,毕竟是个哥儿。

  可没成想,定安伯一直没动,倒是时不时约黎府哥儿出去玩,京里世家贵妇们看不明白,说定安伯对黎府哥儿无意吧,又处处护短,说是有意吧,为何迟迟不下定?

  这都拖成老哥儿了。

  黎照曦读书、蹴鞠、游玩,林康安就陪同一起。

  顾兆对此是睁只眼闭只眼,福宝上大学了,谈谈恋爱也没什么。

  这年早春,黎照曦昭州的小伙伴终于到了京里,宁平府县黎、顾两家孩子早一步到的,到了京中自是先前往黎府拜见长辈,还有好友。

  原先说是住黎照曦那院子,后来避嫌另居小院——黎家最早买的二进院子,离着贡院不算太远,也比较幽静,用来考前居住平心静气是再合适不过的。

  黎照曦天天往那边跑,也不是去玩,而是一起学习。

  林康安往黎府去,连着扑了几次空。

  “急了?”顾阁老看林康安那张冷若冰霜的脸,笑了,“我还以为你不急,你这拖着干嘛?”

  林康安言:“我以为顾大人不想福宝早日定下来的。”

  “是不想啊,他还小,可是他要是乐意愿意了,定谁都成。”顾兆说的心里话,“什么伯啊少爷啊,我家不在意,全看黎照曦喜好,他要是喜欢昭州那几个小子,等高中了我还能来个榜下捉婿……”

  林康安最后是黑着脸出黎府的。

  顾阁老在府中哈哈大笑三声。

  这小子看着面上冷不近人情难以相处贵里贵气的龟毛性子,心里对黎照曦倒是没个脾气的窝瓜似得。

  顾阁老虽是另眼相看定安伯几分,但还是那句话,得黎照曦点头才成。

  光武八年,又是进了一批进士人才。

  同一年,水泥路修到府县村镇,同一年,黎府哥儿黎照曦与定安伯定了亲,京中贵妇们倒是不觉得诧异——早察觉几分,只是没想到一点,这黎照曦都二十岁了,怎么还是定亲,而非直接成亲呢?

  这长泰公主就不急吗?

  急,可急有什么用。

  当事人不急的。

  光武九年,太后仙逝三年已到,京中百官早已跃跃欲试,想再次谏言,请圣上选秀,早——

  大历海上,百艘大船缓缓靠近。